美文网首页陕西省
印象渭南:渭南西塬砖瓦窑的彝族孩子们《下》

印象渭南:渭南西塬砖瓦窑的彝族孩子们《下》

作者: 任凯晔 | 来源:发表于2016-09-29 10:35 被阅读0次

前言:人生中,身或心,多数的时候行走于现实的物质当中,行走的沿途上有许多风景,有的记下了,有的,忘却了,可是那一张张脏兮兮的小面孔,一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时不时的总是在我的脑海里闪现,触及着我心灵最深处的柔软,让我终生也不能忘却,我承认自己的微小和无知,我并无力量能改变什么,只是把我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如实记录,这里,还有一种生活,游离在你我之外……

第三次上西原砖瓦窑已是四月份了,四月,已是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再次走进渭南西原砖瓦窑,心情已经没了第一次去的时候的沉重和心酸!

一个月没见,女人的肚子已经明显的隆起来了,她已经五个多月的身孕了,这已经是她的第四个宝宝了,女人开心的将已经织好的带子拿出来让我看,这个带子是用来背肚子里未出世的小宝宝的!

这次来,这些彝族人对我热情了好多,也不再戒备了,女人一直在对着我微笑!彝族人是不进行计划生育的,每家最少不生个四五个是不会停歇的,七八个也敢生,我们所提倡的养小孩要身心健康、文化教育等,对他们而言,犹如神话般遥远!

这些彝族小孩,大多怕生人,跟他说句话,逗他一下,也会哭得厉害,可能和外界接触太少不无关联。

还记得那个背着孩子忽闪着大眼睛的甲巴阿雪吗,美丽的女孩犹如一块未曾雕琢的玉,邋遢的外表下始终掩饰不住与生俱来的天生丽质!

这是那个坐在煤灰堆里的甲巴阿粗,第一次拍他的时候,他坐在黑暗潮湿的砖瓦窑里,从头到脚沾的全是煤灰,脸蛋黑的只露出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着实让我心酸!

父母在砖窑里干活时,孩子们是没人看管的,多半都是结伴自己玩耍!

虽然生活环境很糟糕,但是孩子们自有他们的生活乐趣!

在这里,我与孩子们交流是个障碍,他们基本听不懂汉语,同样,我也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唯有用真诚的眼神去传递我的善意,用微笑让他们去放下对我的戒备!

砖瓦窑的彝族孩子们,几乎处于一种放养状态!

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肯德基和麦当劳,也没有见过外面世界的精彩,尘土,泥巴,砖头,还有这满是灰屑的拉砖车,就是他们唯一快乐的童年记忆!

一个土堆都能让他们玩上几个小时,乐此不疲!

她不停的在这个车上爬上去跳下来,再爬上去再跳下来,看着很是让人担心!

玩饿了,就自己动手盛饭,小小的年纪, 便已经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了!

一碗白米饭,也没有菜,就这碗,小家伙吃满满两碗!

孩子们很小就跟着父母辗转于各个砖厂,很多孩子也是在当地砖厂出生和长大的,砖瓦窑留给他们的记忆远远超过他们对家乡的印象!

同样的蓝天下,感受着同样的阳光,却经历着不一样的童年!

孩子们兴奋的围在我身边让我为他们拍照,然后趴在我身上要看机子里他们的样子,然后大声的笑,大声的尖叫!

拍摄过程中,我感觉到,无论大人和孩子,对于目前艰苦的生活现状,都非常满足!

看着这些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他们似乎一点都没有意识到,不上学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情!

砖瓦窑里的彝族人就像是流浪的吉普赛人一样,一个地方干久了,就会换一个地方,而大人走到哪里,孩子就会像尾巴一样跟到哪里.

父母日夜在砖瓦窑艰苦的环境里劳作,用血汗换取全家的收入.窑洞里肉眼可见煤灰弥漫了整个空间,洞内是他们的父母顶着高温和灰尘在里面点火烧窑,我只是稍稍走进就已经感到呛鼻,飘散的煤灰粉末冒着热气直扑我的脸,可孩子们依然在窑洞里钻进钻出,打打闹闹!

窑顶上到处都是火眼,不时的从里头喷出火星,裸露的皮带飞快的运转,而就是这么一个危险的地方,却是他们的乐园!

窑顶四周也没有防护栏,孩子们却在顶上疯跑打闹,窑厂本地工作人员说,我们也希望孩子们都去上学去,大人整日忙碌,对孩子疏于管理,孩子整日在窑厂疯跑,安全隐患非常大!

恶劣的生活环境看得我真是很揪心,我把孩子们拉到一起,给他们认真的讲哪里哪里千万不能靠近的,是非常危险的,孩子们嘻嘻哈哈的也不在意!

我把他们从窑顶赶了下去,他们始终不肯离开我的视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孩子就是在这样放养的状态下无忧无虑的度过他们快乐的童年,直到长大!

都说儿童是未来的希望,是早晨八九点的太阳,在这里,我看不到希望的光芒,我所感受到的,只是无尽的心酸和无奈!

从遥远的大凉山来到关中平原,彝族人仍然保持着他们固有的生活习性,维持着简单的生活标准,他们也从来没有那个意识用自己的收入来改变自身的生活环境和孩子的教育问题!

因为拍《渭南西原砖瓦窑的彝族孩子们》的缘故,微信里也加了很多渭南砖瓦窑里的彝族人的好友,时常都会看到他们在朋友圈里晒他们将一沓一沓的钞票甩在桌上聚集打牌的画面,三天两头大碗喝酒大碗吃肉的样子,有钱打牌,有钱大吃大喝和无休止的生孩子,却没有钱让孩子上学,让孩子穿的暖一点,住的舒适点,干净点。

他们的民族传统观念对生活的质量是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这种观念和生活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于他们的思想,如不改变,这些陋习,终将会被他们的孩子们所延续下去,所以说,真实的现状往往是复杂的!

从《渭南西原砖瓦窑的彝族孩子们》第一篇发表之后引起的社会广泛关注到真正行动起来的爱心捐助,在这期间,很多人都在问我,这是不是真的啊?现在怎么还会有这么苦的人这么苦的孩子?直到现在还有人一再要求再去渭南西原砖瓦窑为孩子们捐款捐物,我想说,他们最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资助,而是精神上的资助,更是观念上的转变。感谢广大爱心读者!

**渭南人的一天》是渭南首家以影像的方式纪录渭南人和事的纪实类、原创型自媒体平台。我们计划每年至少完成100篇与渭南人有关的专题报道,栏目以全面展现渭南人自信、自强、坚韧、乐观的人文精神为己任,弘扬正能量,力争为构建和谐渭南贡献一份力量。《渭南人的一天》独树一帜,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片、每一段视频都坚持原创,并根据栏目发展的需要,不断自我调整和完善,力争将其打造成渭南新媒体领域的新生力量。

相关文章

  • 印象渭南:渭南西塬砖瓦窑的彝族孩子们《下》

    前言:人生中,身或心,多数的时候行走于现实的物质当中,行走的沿途上有许多风景,有的记下了,有的,忘却了,可是那一张...

  • 印象渭南:西塬砖瓦窑里的彝族孩子们

    阳春三月去乡下祭拜,顺道我再次来到了村子附近的砖瓦窑。2016年3月8日,对于大多数女人来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节日,...

  • 渭南师院情结

    我的母校是渭南师院,当时校名是“渭南师范专科学校”,校址在渭南南塬下韩马村。当年最愉悦的事就是晚...

  • 渭南印象

    一万年以后,人类栖居的地方,是个什么样子,谁也不好说。人,从洞穴迁徙到地面生活,至少也有一万多年的历史——旧石器晚...

  • 渭南印象之二

    我们达到渭南的当天晚上,渭南市中心医院为参会代表奉上了一场文化大餐。那就是该院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 渭南印象之一

    渭南,是八百里秦川的最东边,与我们运城市隔着黄河遥遥相望。 以前,只是对渭南有理性认识,因为,从运城到西安,不论是...

  • 下邽 ——渭南

    大家好啊今天给大家讲讲渭南哦 首先还是游玩线路和景点介绍哦 Day 1 处女泉——黄河魂生态游览区——福山景区 1...

  • 《现龙亭记》

    本文刊发于中共渭南市委机关报《渭南日报》,渭南市新闻网、渭南市华州区人民政府官网、中共渭南华州区委宣传部官网全文转...

  • 渭南

    一 第二次去渭南市是五月二十三日,从隔壁Y市出发,坐长途汽车。 清晨,手机闹铃六点准时响起《痛的记忆》。我关了闹铃...

  • 冬日里的沋河(一)

    若有一个地方,能让人丝缕不绝地留恋,那肯定就是沋河了。沿着古镇闫村东边的公路南行,面前即是渭南东塬,而东西两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印象渭南:渭南西塬砖瓦窑的彝族孩子们《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bk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