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者》中的高手都会琢磨对手
《追风者》中魏若来的中央银行面试失败后走投无路时,得遇贵人爷叔给他指点迷津。爷叔讲不是人家不用你,是因为你身上的价值还不够。你身上的价值够了,什么履历关系通通都不重要。即便你是颗手雷,他们也要咬紧牙关把你捧在手里。我年轻的时候也常被人拒绝,我就想对方是什么人,他想要什么,你把对方琢磨明白了,就知道他要什么了,这就一切都好办了。
魏若来按照爷叔的指点,把沈图南琢磨透了,猜透了沈图南的逻辑,成为了对沈图南有价值的人,赢得了工作的机会。
切磋琢磨是成为高手的必走之路
古代君子的成长之路,就是切磋琢磨。《诗经》中的《国风·卫风·淇奥》中,“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成为行业高手必要对事业切磋琢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誉为“中国第一枪王”的张桃芳,入朝后团里第一次射击考核他的3发子弹竟然全部脱靶,被调到炊事班帮厨。不服输的张桃芳,对射击技术的苦练与琢磨,才有了用436发子弹击杀了214名美军士兵的战果。陈忠实数年如一日地对《白鹿原》的极致琢磨,才有了这部经典的作品。曾被封为80后股神的高中生徐翔,正是靠着对股市发疯般地切磋琢磨,用10万元赚到赚到200亿元。
这些高手,究竟在极致琢磨中成长起来的。
《学会写作》的作者粥佐罗对写作目的、读者、选题、标题、素材、结构等都极致琢磨。正是这种极致琢磨才有了一又篇一篇的爆款文章。
《我见过情商最低的人,就是不停地讲道理》,这个标题特抓住了工作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痛点,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文章的阅读量很高,仅在搜狐网上的阅读量就达到了20万。
作者是写给那些被情绪困扰的人,写作目的是告诉那些被情绪困扰的人如何对待情绪。每人都有情绪,情绪不被理解,还被灌输大道理,异常苦恼,但又不知如何处理。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处理。所以选题很容易产生共鸣。
文章的基本框架
情商高的老板,少和员工讲道理
高情商的孩子,少和父母讲道理
高情商的爱,不讲道理
高情商的人,不跟傻子讲道理
高情商的人,不跟朋友讲道理
情商高的人,不讲道理,因为他懂人性
作者把人性琢磨透彻了,把读者琢磨透彻了,才有了这样的框架设计。文章框架具有包容性,涵盖了所有人。所有人都会遇到情绪问题,职场上的老板与员工;生活中的父母与子女、爱人、朋友、傻子等。不论处于什么职业、地位、身份的人都能在文章中找到共鸣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