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听到有人抱怨自己的婆婆,不知怎的,就想起了这句话,它的出处,来自于资治通鉴·唐纪四十,讲的是郭子仪与唐代宗处理儿女争执的故事。
郭暧尝与升平公主争言,暧曰:“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公主恚,奔车奏之。上曰:“此非汝所知。彼诚如是,使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慰谕令归。子仪闻之,囚暧,入待罪。上曰:“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子仪归,杖暧数十。
在当时以皇权至上的年代,郭暧说出其父不屑为天子这样狂妄的话,十有八九就是全家共赴黄泉的结局,幸而彼时代宗着实算得上一代明君,不仅没有如公主所言惩治郭家,还对捆了儿子上殿请罪的郭子仪表示,这不过是儿女家闺房斗嘴,不能当真,还道出那句有名的: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代宗此举,固然有倚重子仪这样的大将良臣,加以拉拢的意思,也是他心胸宽广,只把此事当做小儿女的私事,因此不愿多加指责。郭子仪自然感激涕零,归家后,把儿子杖责数十,一则打他胆敢妄言犯上,二来全公主的脸面,丈夫已受杖刑,公主心疼之余,自不好再提前番争执,小夫妻重归于好,一家和睦。
在豫剧打金枝里,他们小夫妻争执的起因源于给郭子仪祝寿,公主认为君君臣臣,她是君,郭家是臣,绝没有君拜臣之理,而郭暧坚持公主既为儿媳,给公公拜寿乃是天经地义,双方各执己见,因此闹出矛盾。
家人之间,无论是父子兄弟,还是婆媳妯娌,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摩擦与隔阂,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占了理,是受委屈的一方,因而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而俗语又说,清官也难断家务事,芝麻粒大小的事最后可能扯成一团乱麻,因而代宗大度地劝自己的亲家,咱们做父母的,不妨装聋作哑,叫他们小儿女闹去吧。
郑板桥有一句名言,难得糊涂。很多时候,许多人际关系和矛盾,都适用这句话,尤其是家人之间,如果不是非常大的利益冲突,或者对方不是特别无理的人,糊涂一些又何妨。家和万事兴,也许你的婆婆爱贪点小便宜,她的弟妹爱唠闲磕,自家的儿媳妇有些懒惰,可人无完人,难道我们自身就处处做的对,没有能让人挑理的地方吗?
易地而处之,你站在对方的立场,问问自己,我让她不满的地方,究竟是她无理取闹,还是我也有不足之处,有时多为对方想一想,很多矛盾也就烟消云散了。当然为别人着想,并不是一味妥协退让,人善被人欺,一个人要是太过容忍,也会被人欺负。能考虑到别人,糊涂一些,避免可能出现的小摩擦,也要坚守底线,让对方明白一些原则性的立场,大框架设定,小范围弹跳,让双方都处在一个可以接受的状态,方是长久和谐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