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站在剧场,那张曾被少年深爱过的脸显得疲惫而憔悴。她看着自己一直关注的那个少年,客套地和她打招呼,继而匆匆走过。
年轻人变得程式化的微笑让她浑身发冷却无能为力。对方青春的背影在她身边呼啸而去,一段来之不易的感情终究仓促地结束。
她拿出一把长长的餐刀,狠狠地戳在肩头上,眼中开始盈满泪水。
并不是我随便编的一个煽情的故事,而是电影《钢琴教师》里的情节,或许在现实中也发生过。
有时候,跟不愿将糖果分享给其他小朋友的孩子一样,我也不太愿意把某些私心喜欢的电影介绍给别人。特别是一些限制级的影片,很多人觉得肮脏,恶心,垃圾,但它们就是会出现在我的观影清单里,有着难以动摇的地位。
这并不像一个正常的爱情故事。
这场爱,苦涩无比。
作为钢琴教师,Erika在她那个音乐的世界里,是享受者和掌控者。
她最喜欢的作曲家是舒伯特和舒曼。“狗在吠,锁链不停响,人睡了,沉沉在梦乡,梦着他们没有的,不论好坏,翌晨全部烟消云散,这又如何,他们曾经尽兴,他们期望留下的,在枕上等待他们。”是她对乐曲精妙而深刻的理解。
当平日里看起来冷冰冰的她沉醉在自己弹奏的钢琴曲时,少年Walter心动了。
作为恋爱关系中的失败者,Erika最终被自己的学生兼情人Walter以类似强奸的方式报复了。学生最后给她留下的话是,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冷淡高傲的她给这个年轻气盛的英俊学生上钢琴课,乐观开朗的他也企图为拘谨古板的女教师上一门关于爱的课,但双方都在这场较量中遍体鳞伤,狼狈退场。
Erika或许还不知道她错在哪里,她从未被真正爱过,也不够懂如何爱人。
苦涩之爱:《钢琴教师》影赏他爱过这个钢琴教师吗,爱过。他第一次看她当众演奏时,眼里的欣赏全压不住。他击败众多专攻音乐的学生,只为了被她授课。尽管他本是个工科学生,看似与音乐无缘;尽管她已不年轻。
她爱过那个少年吗,似乎看不出。当对方示爱时,她没有欣喜激动过。当其他教授一致认为少年是个潜藏的钢琴天才时,她仍不太愿将其收为学生。
但当她凝望着向她微笑地问好的他,冰场上的他,看得出她的眼中也有情爱的火苗。她和少年共坐在同一张琴凳,看似亲密却少有暧昧之意。她注意到他娴熟地在黑白键上跳跃的手指,明知Walter的琴技进步得飞速,仍要一遍遍地在他演绎的已经很不错的音乐里挑刺。
而少年常常和她的其他学生一样,默默接受她的训斥。但他又说,不敢看她的脸,是因为怕乱了自己的心神。
苦涩之爱:《钢琴教师》影赏只有在琴室里,在属于自己音乐世界里,Erika才是享受的,放松的。有自己引以为傲的钢琴,有青春勃发却毕恭毕敬地听从她的学生们,有自己所有的理想与欲望。在教青年人们弹钢琴时,她是骄傲的,在她看来,没人会像她一样把自己完全献给音乐,没人会取代她的位子。并且时时强调自己,永远不会失去理智,不会因爱而昏头转向。
回到家,她却成了自己深深厌恶的那个老女人。在那个父亲缺席、年迈的母亲一手遮天的家庭里,她透不过气来,时时被母亲视作是应该被拴在身旁的孩子——不能晚归,不能随便外出,不能化浓妆,不能穿昂贵时髦的衣裙,甚至不能有自己的爱情。最重要的是不能反抗……女儿已经是成人,却还要被母亲盯紧着,畏首畏脚地过活。这就是她奇怪的家人。这就是她奇怪的生活。
所以,只和母亲相依为命的Erika在下课之后,选择了去黄色影像厅看片子,偷偷在浴室自虐,窥视他人做爱……以种种笨拙甚至残酷的行为,发泄自己压抑已久的欲望。也难怪她几乎忘了该怎么去接受来自异性的爱,如何表达对他人的爱意。这些偷窥,自残等的片段是让人不好受的,Erika往日的优雅高贵尽失,变得怪异而阴暗,让人的心一直往下沉。
她将自己包裹得严实,自负也自卑。在这段忘年恋里,她仍是略显被动的一方,知道自己和学生之间还隔着一道年龄的河,知道自己比不过那些和少年同龄的青春的女生,所以会在跟学生分析乐曲时轻蔑而不乏酸楚地说,你不知道,舒伯特很丑。以你的容貌,不可能理解他的乐曲。
但是,她又会对学生说,我一直在等一个人。看来你是我要等的那个。
我要的,和你一样。
影片中,Erika在有了崇拜者和爱人之后的转变是细微而明显的。从一开始穿着呆板,妆容暗淡,到开始穿上各色明亮的衣服,仔细地化妆。再到最后向学生打开自己的衣柜门,敞开自己的内心渴求:从此,你可以决定我每天该穿什么。看似与爱情绝缘的她,会偷偷地跟踪少年默默观察着他,也会和大多数处于恋爱中的女人那样多疑善妒,不惜把眼中的情敌,一个年轻女学生用来弹琴的手弄伤。
当学生按她的要求,把那封写满女教师所有欲望的信读出来后,他开始惊诧。
信里面,写尽了一个受虐者扭曲的内心。她仔细地列出他应该对她做的事,该对她说的话。她想导演一出关于她的理想之爱的戏剧,信即是剧本,她和他则是演出者。
Erika无疑是受虐者,只有在痛楚时才会感受到无边的快感,从单调而麻木的生活中暂时解脱;然而,她不仅渴望受虐,也企图控制他人,使对方按她的要求去爱她。她无声无息地诱惑他,却又推开他的怀抱,让少年处于疯狂边缘。有点像《雷雨》里的蘩漪,爱上Erika的人恐怕也需有“厚的口胃,铁的坚韧,岩似的恒心”。
对这一切,涉世未深、不明所以的学生仅以“你有病”回应。在他看来,她的心理和行为十足地病态。少年只想像其他年轻人那样,正常地和她约会,真正地拥抱、亲吻她……这些,她都不会直接提供给他。
世间的爱的呈现方式其实有千千万万,只可惜少年只会蔑视她的想法。
学生终于愤怒了,在他看来,尽管Erika是高高在上的教授,也仍是一个女人。她一次次激起他的爱意,又一次次压住他的渴望,使他感觉自己像被玩弄了一般。在厌倦了这种病态的虐恋、一次次地被打击后,他决定报复。
苦涩之爱:《钢琴教师》影赏她在被学生愤怒地打了耳光后却暴露出自己的害怕和无助,但他不顾她的哀求,占有了她。冰冷而神圣不可侵犯的表象,轰然倒塌。其实,她并不完全是所谓的以受虐为乐的性变态者。当双方只剩下肉体的强占和屈从,爱意尽失时,她是茫然的,心痛的。她在他的身下,眼神空洞,泪流满面。
学生越来越对她失望了。毕竟他爱的,还是那个初次见到的还未深入了解的,不美、却极其优雅神秘的女钢琴家。Walter开始反省这段感情并发觉了这种生活的荒唐。好在,他还有无数的时光可以挥霍,他开始淡出她的生活,并且不忘友好地对她告别。
而已逾40的Erika在这段感情中已经越陷越深,少年对她来说,成了平淡生活里的英雄梦想,拯救贫瘠心灵的救命稻草。她不敢因恨毁了他,就只能毁了自己。
于是,就到了文章开头描述的场景了。
关于这部电影的分析已有很多。在此更想关注的是这段感情本身。我认为它是无望的,苦涩的,却也让人没法不屑地骂女主一声“活该”,如果仔细研究女主的生活经历,就不难理解她怪异的爱情观了。特别是当影片最后,当女主再一次无可奈何地划伤自己的身体,如一个得不到玩具的孩子一样无助而可怜,我几乎压抑不住自己的眼泪。
这是一部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电影。
这部电影是强悍的。所有的人都是残缺的,渴望爱又不知爱为何物。扭曲,极残忍,极真诚,极丑,极美……种种极端交织在一起,伴随着或庄严或典雅的古典音乐,如同夏季里的一场冷雨,炙热而冷冽。让人的心随之战栗。
不可否认,这样的感情较量,以音乐为诱饵,压抑而畸形,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消受得起的。
对Erika来说,一生有过这样一个少年的爱,有过这样一段经历,恰如黑夜里的焰火,转瞬即逝,绝望而异常凄艳,让她刻骨铭心。
足够了。
最后,再放一张于佩尔阿姨的美照。
苦涩之爱:《钢琴教师》影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