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图解五经》中诗经的部分,读到它们,就有种回家的感觉,感动不已,好像回到那个远古的年代,唤醒了对远古的情思的追忆,唤醒了对内心家园的归属感。
家园在哪里呢?人的感情,人的生活可以如诗经这样美好,简单的语言,丰富的生活细节,情感真实可触,拙朴敦厚,隽永之美,诗意浪漫,但不放逸,【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诗经记录的是远古的年代的真实的生活,字字句句很珍贵。文字进入到心里,依然鲜活。那是家园啊。啊,原来曾那样活过,如此熟悉的一切,依然鲜活在记忆中!
【温柔敦厚】,是诗经的基调。它的辞浅情深,太美了,天然之美,没有一点做作。情感的真诚与天地自然一体,温柔、淳朴、敦厚的人文之美,它有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生活的和谐,人内心世界的和谐。
还想到一个词,如玉温良。“浅笑露端方,如玉温良。”是《束竹令》中的一句歌词。【思无邪】。情感世界的升华才是人自身的完善,做一个完整的人,《诗经》是一定要读的经典。“《诗经》可以表达理想、志向,涵养性情、净化心灵。”
“《庄子》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这里的“志”就是指的教化。”
“春秋列国的赋诗只是用诗,并非解诗”,乐歌借用时的方便。后来的借用,是孔子时代,根据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的解释诗,借此发挥。
有时候用来暗示政治,愿望、感谢、责难等表达。比如,《左传》中,晋使赵孟出访郑国,郑伯在垂陇设宴款待他,席间子太叔为赵孟赋诗:“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取的是《野有蔓草》的末两句,借此表达对赵孟的欢迎。这首诗原是男女私情之作,这里“言志”,就不必在乎原诗主旨了。
《野有蔓草》,也有一份情感寄托,曾喜欢过这首歌,现代人唱的《野有蔓草》,正是诗经原文的词,是一个有着诗经气质的女孩唱的。
《诗经》的六艺,内容有【风、雅、颂】写法有【赋、比、兴】,【颂】是敬天祭主的乐章。原来这里的【颂】就是【容】,在这里是载歌载舞的意思。颂扬、歌颂。
【颂】原是容颜的意思,因为“页”字与人头有关,“页”的甲骨文,是跪着的人,头部突出。所以,“项、额、须、领、颐”等这些都是带“页”字,《说文解字》中,“古曰颂貌,今曰容貌,古今之字异也。】
为什么意思后来变呢?因为先秦时期的【颂】是“诵”,歌颂、颂扬,不是它的本意,这样的话,就得找个替换的字来表达容貌,也就是后来表达容颜的【容】字。容原来只是空间上的容纳、收容,与容貌、容颜无关,表达为【容貌】就是原来的【颂】转让过来的意思。
特意搜了下,这就是【颂】是【容】的古今字的前世今生。
《图解五经》这本书,很好,插图很喜欢,有着真实、古朴的意境。不知道读音的字都有注释读音,读起来很方便,对我们来说,把和经典的距离感缩小了,这点很重要,经典就是用来读的,方便好读,不失本义就是好的。既有现代的方便,又不失去古朴。
今天的这个印章,人设计的跟电脑自动设计的就是不一样,人设计的真美,虽然是两个字一样,但也会设计的不同,有着丰富、独特的美感,线条之美,形态之美,符号之美,都是印之美。细朱文优美耐看,人刻出来,更是好看,机器刻的,虽然规整,总是呆板,没有感情、没有神韵的。
两个“参”字,不同的字形,充满了想象,还有感情的寄托,有气象,真美。只了解这是“篆体”,篆有许多种之分,这里出现了两种“篆”,可能还带了设计后的变体的感觉。
电脑设计的虽然也好,比如这里电脑自动出来的【繁方篆】,好像只是属于一种印刷的需要的篆,它也不是大篆、小篆,而是为了适应印刷的美观的变体,看起来也好看。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