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前在简书上检索一下“主题阅读” ,搜到的文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经典的介绍读书方法的图书介绍主题阅读方法的,读这类文章最大的体会是,目前介绍主题方法的书籍很有限,理论普遍被接受的就是20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莫提默•J 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另外秋叶大叔和拆书帮赵周的力作也是想要攻破阅读关的小白们的必选书;另一类是以彭小六为代表的“斜杠青年”自我实践,破茧成蝶后复盘的文章。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3921/4e917c54c2b03ab0.jpg)
如何阅读,尤其是有效高速阅读是快速提升认识水平,扩大受知识广度的突破口。这么有意思的东西,不如拿来实践啊!
开始时先问几个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主题阅读?•
--是希望单位时间获得的最大的产出
--对于不熟悉的领域,希望通过这种阅读方式获得最少必要知识(MAKE)详见李笑来《通往财务自由之路》专栏。
--希望内化阅读的内容得到自产出的写作。
•如何进行主题阅读?•
有关《如何阅读一本书》书中介绍的经典的主题阅读五步骤就不在此赘述了。只谈我尝试下来的方法论和体会。
选定主题,围绕主题准确定位到材料清单
主题无疑是希望通过这种阅读方式深入了解的论题,也是为什么开展阅读的动因,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起点。什么样的主题会使我们希望采用主题阅读的方式开启?偶尔翻翻的内容,需要兴师动众的找几本或几十本图书或其他资料吗?显然不会。只有那些心心念念萦绕在我们脑子里持续探问的论题或是缠绕在一起,需要花时间梳理的事情会需要痛快的来一场这样的阅读。集中精力和时间,展开自我与图书(或其他材料)作者的无声的辩论与切磋。
主题同样也会受到材料的影响。因为主题是极简的概括,而资料的选取过程,甚至是之后选定范围阅读的过程中的,收集的相关论据可能是阐述主题殊途同归的方法论,也可能是让阅读者脑洞大开或完全相悖的阐述。总之,你设定的论题,无论通过何种方式阅读,或是各式各样的材料的论据观点,都不能替代你对这个论题的思考过程。
即使一开始,你并没有思路,或是选定的主题对你来说就是全新的领域,但是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好奇心了解这个论题,并建立或形成自己的观点。主题阅读只是一种方式,在这个层面上,它和精读,和看影响资料无异。主题阅读资料为我的认知的主题所用,而不是主题相关资料归纳罗列或是资料作者论点搬运。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3921/8d70b9c98fb5660e.jpg)
•想到极致,快到极致•
打通了有关主题的理念。在选取材料上我选择了极简单,快捷的办法。使用知识分享服务商音频或文字资料围绕主题筛选书籍和资料。网络已经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搜寻迅速与广度。判断是我们要做的核心的工作。
录入主题或主题相关关键词,图书网站会告诉你包含相关主题的畅销书,甚至是无人问津的冷门作者的滞销书;如果选择在知识分享或服务商网站直接看到其他人的阅读批注,或是个人20分钟左右的读书音频,或是思维导图。这样得到的资料会比简单的图书网站书单要更鲜活,更快捷, 以便做出资料是否与主题匹配的准确判断。经过筛选判断后,可以进一步获取电子书或整体语音资料再做细分。
效率提升的同时,还是要时刻提醒主题是为我掌控的思考过程。因此,带有过强个人理解后输出的音频或其他材料要慎用。
•边界清晰•
理不辩不明,主题下的资料可以涵盖各种论据观点和例证,我的体会是要广度也要边界。边界两端是绝对的分水岭,不在主题边界范围内的内容或是资料,再有道理或是在吸引人也不要纳入此次主题阅读范围内。如果感兴趣,可以以后专门研究。为此,还是要反复研究主题,即使是同一本书一个章节的相邻两个论点,也要加以区分。
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份选取的资料,与他们的作者进行同一个主题的对话。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3921/37ea051235a2b8c4.png)
掌握主题,别人资料里独立的个人思考
•多维度思考•
一个主题,考虑的角度一定要多样化。同一主题,很容易找到相关或类似的角度,有时候根本就是师承一体的相同观点。这是后需要一点批判性思维,更要有意识的选择多元化的角度,不要根据个人偏好,盲信一些论证。当然,这需要循序渐进的持续阅读,甚至是达到一定量及的阅读才可能产生一个思维模式的复式框架。你可以看到《学会提问》这本书也在这次的书单里。
事实上,我并没有完全掌握批判性思维的全部内容,所以我选择了成甲的音频阅读版和罗胖有关批判性思维的简述分析去加强理解这部分内容。根据对我自己的提问,主题阅读本身也是了解不熟悉领域的一个很好的方法。自己读不懂就放下不如听听别人是怎么理解的,开拓一下思路,把停留在犹豫阶段的等变成简单易行的做。集中通过一个主题引领,较深入的开启初步探索这一主题的知识领域,是非常容易开展实践的活动。同一时间,展开针对一个主题的多维度阅读和探索本身,就非常让人兴奋。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3921/4cdf55b766c82eb6.jpg)
这里也有一个边界的问题,即资料作者与我主题阅读后输出的个人观点间的边界。在前周的文章里,我总是不可避免的总是停留在搬运工的角色上。把某本书的分享简单的理解成为将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摘录下来, 再加上简单的个人体会。如此下来,总觉得哪里不对,这不是我想要的输出方式。但没有足够量及的输入,又怎么会有锻炼自己对某种论题的思考能力的机会呢?
苛刻的输出
主题阅读的结果对我来说是与资料对话后的输出,写作或是观点更新。
只有这样形式的输出才是最有效的检验思考过程的方法。举例来说,从上周开始,即使还不成熟,我有意识的回避了搬运工的方式。如此改变让我每周的阅读量有增无减,主题的选择又让联系两三周的阅读可以通过相同的主题加以链接和碰撞。起初的感觉是似曾相识,同一主题不同资料很多论据方法高度一致,这些论据也多是经过各种实践检验过的最为有效的方式,这部分是很好的指导日常实践的内容;而带有特殊角度,或针对特殊领域,特殊群体的论据则无比开阔思路,甚至没有对错。有时候这恰恰是最有趣的部分,跨时间,跨国家,跨事件同主题的研讨,例证,辩论。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3921/ad49f1461f3f64fb.jpg)
•好奇心的力量•
最后我把主题阅读化分为最好的保护好奇心的阅读方式之一。选择一个时间段,注意力集中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较深入的探寻,是对认知的好奇心使然。以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打开一段阅读之旅又是如此的开心无负担。过程严守独立思考,反复与资料作者对话,反复重复一个论点不同角度的论证,辩论,一遍遍,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实践例证,最终的输出一定不差。好奇心可以带我们去更远的地方,只是时间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