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当阅读作为一场心灵的旅行,作为开阔人的眼界、丰富人的生活积累的手段的时候,读什么书,用什么方法去读,读到哪些内容,阅读者的情绪以及受到的影响,就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作为一部志人小说的经典,《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许许多多的人物故事。当孩子们用儿童的视角去阅读的时候,他们会对谁感兴趣?为什么会感兴趣?从故事中他们又得到了什么呢?要了解这些,最好的途径莫过于让他们拿起笔,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分享给更多的书友。
以下是余娅和王曼绮两个同学读《世说新语》的人物评述。这是她们的第一篇评,看得出来文笔很稚嫩。但是从词句的选择中,我们能看到她们收集、采用资料的痕迹,并且标有参阅书目,这是一种可贵的科学实验式的思维和书写方式。在这个知识大迁移的时代,学会查找、分析、综合资料,提炼并证明观点,比简单的接受和识记知识更重要。
《世说新语》人物评析之陈元方
余娅
这几天,我们学习了《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陈元方。这篇志人小说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
七岁儿童陈元方已经懂得了“交友以信”的道理。友人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陈元方凭自身的能力辩驳得有理有据,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同时这篇课文告诫我们,为人要方正,诚信、守礼是最基本的。
参阅篇目: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第一版
《世说新语》人物评析之谢安
王曼绮
谢安,子安石,又称太博、谢相等,东晋陈郡阳夏人。苻坚南侵,为征讨大都督,在肥水之战中取得胜利。
在《世说新语》众多写谢安的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雅量二十九》,文中一共写了三个人物,我印象中谢安是最聪慧的了。
桓温埋伏士兵摆设酒宴,广邀当朝官员,想趁机杀了谢安与王坦之。王坦之十分害怕,问谢安:“应采取什么办法?”谢安神情没有任何变化,告诉王坦之说:“两晋存亡,就看我们这一次了。”两人一同前去赴宴。
王坦之的害怕和恐惧渐渐地在他脸上表现出来。相反,谢安却越发镇定。入坐,谢安模仿洛阳书生吟诗的声调,吟诵起“浩浩洪流”。看到谢安如此平静,桓温感到了害怕,他急忙解散了士兵。
书中说“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意思是王坦之、谢安原本名声相当,这次以后,声名的高下就分出来了。
正是因为谢安这种沉着冷静,才使谢安与王坦之获救了。做事情不能不思考就开始害怕,很多看起来让人害怕的事,经过冷静分析与思考之后,你就会觉得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吓人,你就不会觉得害怕了。
参阅篇目:
《世说新语》,言语七十, 35页
《世说新语》,雅量二十九, 95到96页
刘义庆,《世说新语》,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