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话05】“竹林七贤”多不贤

作者: 风起春灯乱_春灯公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6-26 23:09 被阅读111次
微言宏旨

粗通文史的人都知道,南朝人刘义庆写过一本《世说新语》,是士大夫阶层品藻人物、清谈玄理的代表之作。

《世说新语•任诞》篇中,把“竹林七贤”捧到极致,认为这七位知识分子都是“贤人”,其实不然。真正就学识、才情、人品论,除了被司马昭所杀、英年而逝的嵇康(字叔夜)外,其他几位都算不上贤。在下不揣浅陋,愿效七贤故事,品评一番。

阮籍是曹魏的王亲国戚,司马昭封王,他上“劝进表”,拍司马氏马屁,只为保全头颅。后又装疯卖傻,做秀表演,以酒为道具,甚至不惜“自污”,总算保住了身家性命。只能说他是个聪明人,与当朝统治者没有深度合作而已。

向秀熟读《庄子》,是个学者型人物,他本来隐居,最后在高压下还是应征到洛阳当了官。

山涛四十岁时当上曹魏小官,后隐,司马氏得势后,趋赴之,做到吏部尚书,他擅长选材,不失为一个好官而已。

刘伶除了善饮,是个有名的酒鬼,写过自吹自擂的《酒德颂》外,实在没有别的可称道的了。

阮咸吊儿郎当,是个破客户子弟,妙解音律,当过地方官吏,除了几则风流雅事,未见有何作为。

至于王戎,只能说"小时了了,大未必能"。王戎幼年识李,职明早慧,长大后官至司徒,但生性贪鄙,是个有名的“葛朗台”,在政治上无所作为。西晋的完蛋,他和乃兄王夷甫负有相当责任。这样的人能算“贤”吗?

其实出现这种现象也不奇怪,一帮人在青壮时,趣味相投,惺惺相惜,于是组个团,建个群,远离尘嚣,聚饮笑傲,臧否人物,坐议立谈,快意胸襟,皆为情性使然。一但时过境迁,风云变幻,面对身家性命、个人前途、荣辱沉浮,还能否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不改本色,就很难说了。这种事例代不乏人,易代之际的清流领袖而变节为二臣的一代才子钱谦益,青年时曾写出“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大汉奸汪精卫就是个典型例子!

故曰: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附:《世说新语•任诞篇》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相关文章

  • 【微史话05】“竹林七贤”多不贤

    粗通文史的人都知道,南朝人刘义庆写过一本《世说新语》,是士大夫阶层品藻人物、清谈玄理的代表之作。 《世说新语•任诞...

  • 闲话竹林七贤砖画(二)

    三、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其实,“竹林七贤”砖画,不仅只是“竹林七贤”,画上还有一位人物,即荣启期,故“竹林七贤”砖画...

  • 魏晋史观后感

    竹林七贤,大家一定都不少知,在历史上大家都知道有竹林七贤这个名号,但是竹林七贤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呢?真真的竹林七贤是...

  • 气度之人,山涛

    阮籍和嵇康都是竹林七贤之必不可少的人,一个是竹林七贤之首,一个是竹林七贤之精神领袖。山涛能进竹林七贤是因为他...

  • 竹林七贤是这样的

    以前只知道竹林七贤是七个人而矣,对他们的具体事迹了解的很少。最近微信读书看了《竹林七贤》,对他们有了更多的了解。 ...

  • 古代男子第一天团:竹林七贤

    古代男子第一天团: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何许人也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

  • 微写作304:【读书】认识竹林七贤

    听过竹林七贤,但也只是听过。原来,竹林七贤是有故事的。 竹林七贤是以七个人所在的竹林来命名的,而竹林是名士派抗衡当...

  • 穷途而哭实非我愿

    ——读《竹林七贤》有感 《知中·竹林七贤》特集,是内容品牌“知中”系列的第五本...

  • 嵇康

    嵇康,竹林七贤之一,既然是竹林七贤所以他对司马懿(竹林七贤本来都是曹氏的大臣)十分反感。 他性格十分狂躁,易怒。但...

  • 【六上写作】刘伶是怎么混进竹林七贤的?

    刘伶是怎么混进竹林七贤的? 张岩松 刘伶是竹林七贤的一员,人称酒鬼,他每天都在喝呀喝,他这个酒鬼是怎么混进竹林七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微史话05】“竹林七贤”多不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dv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