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是心理领悟的基础,弗洛伊德明确指出,很多情绪是无意识的,我们体内激发的感受不一定被意识觉察。这一心理学原理得到了实验的证明,比如,关于无意识情绪的实验发现,人们对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曾经见过的东西会形成明确的喜好。所有的情绪都可以是——而且经常是——无意识的。

情绪的心理开端通常在个体自觉意识到感受之前出现。例如,向怕蛇的人出示蛇的图片,尽管受测者表示没有感到任何恐惧,但他们皮肤上的感受器探测到有汗液渗出,这是焦虑的表现。甚至在这种情形下——蛇的图片飞快地从受测者眼前掠过,他们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看到的是什么东西,更别提感到害怕,但他们还是出汗了。前意识情绪持续累积,最后变得足够强烈,就会进入意识层面。因此,情绪有两种层面,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情绪一旦进入意识层面,就会被前额叶皮层接收。
情绪在无意识的层面引而不发,这会对我们的感知和反应产生重大的影响,尽管我们根本不知道情绪在起作用。打个比方,有个人一大早就被一个粗鲁的家伙惹恼了,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都很容易生气,他对别人的无心之失大做文章,动不动就发火。他也许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一直处于易怒的状态,如果别人向他指出这一点,他会感到吃惊。尽管他觉察不到,但正是这种愤怒情绪导致了他的生硬反应。不过这种反应一旦进入意识层面,也就是说,一旦被新皮层接收,他就可以重新评估这些情况,决定摆脱早上遗留的不快情绪,改变自己的表现和心态。通过这种方式,情绪的自我意识为另一种基本的情绪智力——摆脱不良情绪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