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徐霞客说:“吾荷一锸来,何处不可埋吾骨耶!”他已进入“以躯命游”的境界。好友陈函辉赠给他“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的名句,恰当地总结了他与旅游的特殊关系。此句被他的朋友们反复吟咏,徐霞客本人也表示,“乃具如许大愿力,当摇其性情,与山水相合也。”
他通过实地考察,开创了中国地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即从文献因袭到实地考察的革命性的变化,他系统地运用了地理比较法、综合因子分析法、区域描述法等地理研究的新方法,开创了地理学上系统地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
前言四、《徐霞客游记》在体例上分为四种情况:记正文,这是游记的主干;文中记录复杂内容或需说明者,常用小字夹注;还有一些综述性的专条,或研究性、资料性的轧机,附在各天日记之后,是游记正文的、发展和补充;有些地区形成独立的专文,冠以篇名,如《永昌志略》、《丽江纪略》等,是对该地区综合研究的成果,也可说是札记的扩大,与游记正文联系起来,更便于阅读。
前言五、徐霞客洋溢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主张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他发现美丽的岩洞“俱为烧灰者铁削火淬,玲珑之质,十去其七矣”,“凌空蜚云之石,俱受大斧烈焰之剥肤”。他把在名山胜地滥刻乱画称为与山“黥面”,感叹“山灵何罪而受此耶”?见到“坠峡奔崖之流,但为居民造粗纸,濯水如滓,失飞练悬珠之胜”。他把大自然受到的损伤,比喻如人被“剥肤”、“黥面”。对环境的破坏确实是人类面临的切肤之痛,徐霞客感同身受。
P3、《游天台山日记》。行五里,过筋竹岭(应即今金岭,在宁海、天台两县界上)。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轰风动,路绝旅人。掩在万山坳中,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P72、为登庐山绝顶汉阻峰,“攀茅拉棘”;为考察三叠泉,“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如是三里”。他两游石门,绕路遍历五老峰,对很多胜景,往往从不同角度反复观赏,务求“全收其胜”。徐霞客旅游探险的精神和精细考察的方法,令人叹为观止!
P91、徐霞客通过自己的考察,明确指出莲花峰是黄山的最高峰,与今天测量的结果完全一致。
P96、《游黄山日记》。顶上一石,悬隔二丈,僧取梯以度,其巅廓然,四望空碧,即天都亦俯首矣。盖是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四面岩壁环耸,遇朝阳霁色,鲜映层发,令人狂叫欲舞。
P118、徐霞客登太室绝顶后,选择了最险的路线“吾目不使旁瞬,吾足不容求息”,滑溜下山。他勇攀少室绝顶,遇“斩绝不可度”的地方,则“解衣从之”。他是一位不畏艰险的旅游探险家。
P145、该篇虽名《游太华山日记》,但所记不止华山一地一景。这是徐霞客第一次逐日完整记述一个省的游程,他已不局跟于旅游名山,开始了系统观察自然和描述自然。该篇记载了陕西东南部的山形地貌、水道源流、州县辖境、水陆交通、关隘险阻,兼及作物、花果等,内容丰富,文字洗炼,记述准确。
P158、徐霞客不但记录了受到明代皇室尊崇的宫观建筑“规制宏整”,也揭露统治者“需索香金,不啻御夺”的行为。
P173、遂自草店,越二十四日,浴佛后一日抵家。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P175、徐霞客用四天时间,游遍南、西、中、北四台。他详记了山川大势,山中特殊的气候,“非神力不能运”的建筑,“天花菜”等特产。
P188、徐霞客指出“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概括了植物与坡向、地表组成物质的关系。
P202、崇祯九年(1636)九月十九日,徐霞客已年届五土,一行四人踏上了“万里遐征”的漫漫长途。在浙江,长随夫王二逃走。
“余幸兼收之胜,岂惮往复之烦”,成了他旅游寻胜的名言。
出洞时洞外守视者更多,人们为他安然无恙出来而庆贺,因他的“神异”而表示敬礼!徐霞客却平静地说:“吾守吾常,吾探吾胜耳!”这个真实的敌事,显示了徐霞客不惧神怪、勇往直前、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P217、他常说:“吾荷一锸来,何处不可埋吾骨耶?”他的坚定信念和不屈志向让人们肃然起敬。
P264、后来,静闻于九月二十四日去世,“分袂未几,遂成永诀”。徐霞客悲痛至极,写了《哭静闻禅侣》诗六首:“别时已恐无时见,几度临行未肯行。”“可怜濒死人先别,未必浮生我独还!含泪痛君仍自痛,存亡分影不分关。”徐霞客的诗,更多的是歌颂静闻矢志不移、舍己为人、保护环境等优良品质,道出了他们友谊的基础。
P268、白水河瀑布今名黄果树瀑布,为我国最大的瀑布。徐霞客赏白水河瀑布经过发现、震撼、细赏三个过程,用水声的变化,担夫的提示,将瀑布越拉越近,在远近个别的位置,展示瀑布不同的形态。
P285、徐霞客搜寻之广,游履之全,令后来者叹为观止,《游太华山记》成为古代记西山最详尽的游记名篇。“如蜂房燕窝,累累欲堕”的建筑群,“到此始扩然全收水海之胜”的景致,至令依然在目。但所记的滇池珍昧“金线鱼”、西山“绝遘”野牡丹已十分罕见。
P293、海中细鱼溯流入洞,是名“金线鱼”。鱼大不逾四寸,中腴脂,首尾金一缕如线,为滇池珍味。
P202、夫伉之罪,在误用周士昌,不谙兵机,弥连数月,兵久变生耳。当时止营责其迟,留策其后效。临敌易帅且不可,遽就军中逮之,亦太甚矣!嗟乎!朝廷于东西用兵,事事如此,不独西南彝也!
P208、“钱赋之数则推黄草坝”为首,“其地田塍中辟,道路四达,人民颇集,可建一县”。徐霞客对黄草坝的评价被后来的历史所证明,他提出的设县标准具有普遍意义。
P311、二十八日晨雨不止。衣湿难行,俟炙衣而起。终日雨汵汵也。是日此处马场,人集颇盛。市中无他异物,惟黄蜡与细笋为多。乃艰笋煮,竟日守雨。
P318、吐司糜烂人民,乃其本性,而紊及朝廷之封疆,不可长也。
P320、粤西之山,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滇南之山,皆土峰缭绕,间有缀石,亦十不一二,故环洼为多。黔南之山,则界于二者之间,独以逼耸见奇。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惟抚仙湖最清。粤山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而黔流亦界于二者之间。
P330、肴味中有柔猪、氂牛舌,俱为余言之,缕缕可听。柔猪乃五六斤小猪,以米饭喂成者,其骨俱柔脆,全体炙之,乃切片以食。氂牛舌似猪舌而大,甘脆有导味。惜余时已醉饱,不能多尝也。
P345、徐霞客赞美大理石说:“从此丹青一家,皆为俗笔,而画苑可废矣”。对大理石极品的评价令人向往。
P374、忆诸葛武侯、王威宁骥之前后开疆,方威远政之独战身死,往事如看镜,浮生独倚岩,慨然者久之!
P384、这时的徐霞客与过去不同了。“先以久涉瘴地,头面四肢俱发疹块,累累丛肤理间。左耳左足,时时有蠕动状。”长期的野外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后来竟至双脚致残,不能行走。长期和伴他万里西游的仆人顾行又偷走他的钱物逃跑了。连续的打击,使徐霞客心力交瘁。作为旅行家和地理学家的徐霞客,再也不能继续他酷爱的野外考察,但他却坚持创修《鸡山志》,为祖国文化事业的另一个领域贡献力量。直至崇祯丰三年(1640)元月,丽江官土木增派人用滑竿把他从鸡足山送归故乡。
P392、故其跌宕之势,飘摇之形,宛转若有余,腾跃若不及,为粉碎于空虚,为贯珠于掌上,舞霓裳而骨节皆灵,掩鲛绡而丰神独迥,不由此几失山中第一胜矣!
P400、《溯江纪源》敢于大胆否定被视为圣经的《尚书·禹贡》“岷山导江”的传统说法,从整个水系的宏观上进行研究,在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金沙江才是长江正源。通过实地考察进行地理考证,“其所纪核,从足与目互订而得之”,成为科学名篇。而且结构严谨,层层递进,逻辑性强。
P404、河源屡经寻讨,故始得其远;江源从无问津,故仅宗其近。其实岷之入江,与渭之入河,皆中国之支流,而岷江为舟楫所通,金沙江盘折蛮僚谿峒间,水陆俱莫能溯。
不第此也,岷流之南,又有大渡河,西自吐蕃,经黎、雅与岷江合,在金沙江西北,其源亦长于岷而不及金沙,故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
P407、不第此也,宋儒谓中国三大龙,而南龙之脉,亦自岷山,频大江南岸而下,东渡城陵、湖口而抵金陵,此亦不审大渡、金沙之界断其中也。
不第此也,所以不辨江源。今详三龙大势,北龙夹河之北,南龙抱江之南,而中龙中界之,特短。北龙亦直南向半支入中国。俱另有说。惟南龙磅礴半宇内,而其脉亦发于昆仑,与金沙江相持南下,经石门、丽江,东金沙,西澜沧,二水夹之。
龙与江同发于昆仑,同尽于余邑,屹为江海锁钥,以奠金陵,拥护留都千载不拔之基以此。岂若太河下流,昔曲而北趋碣石,今徒而南夺准、泗,漫无锁钥耶?然则江之大于河者;不第其源之共远,亦以其龙之交会矣。故不探江源,不知其大于河;不与河相提而论,不知其源之远。谈经流者,先南而次北可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