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徐霞客,我们会想到著名的《徐霞客游记》,因为这本书出自中学课本,也因为这书名实在太好记,记住徐霞客,就等于记住了书名。
但是我们知道有这么个人写了这么本书,未必真的去看这本书。我们对很多名人名著往往止于“知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那么,徐霞客的非常之观在哪里?
在我看来,徐霞客的非常在于对科举的反叛。他的祖父叫徐经,我们可能没听说过,不过肯定听说过他的同学——唐伯虎。徐经和唐伯虎这两个同学不仅有钱,还很有才华。特别是唐伯虎,他押题能力十分强,在紧张的复习冲刺阶段,他拍着胸脯跟人说,肯定考这题,这题还有这题。结果当年科举题目和他说的惊人一致。这还得了,你们有钱我们信,但你们这么有才我们不信,结果两人涉嫌贿赂考官被处罚,终身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有了这么个家族基因,徐经的儿子徐有勉对科举考试就比较不在乎,一辈子蔑视科举。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子也必有其孙。这种观念传到了孙子徐霞客这里就更加极端了,读小学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长大了你们要做什么?同学们纷纷回答我要考进士,我要当大官。徐霞客说,我什么都不考,我要诗和远方。
一语惊人,一飞冲天。以他的家庭经历实力和他自身的教养才华,考个考个把举人,拿本进士证书,捞个官做做那肯定是没问题的。你看我们范进中举,多么顽强不屈,落榜无数次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考到五十岁,终于中了举人。徐霞客考过几次科举呢?一次都没考。对于大部分读书人来说,科举是证明自己,实现自己的方式,但对于高人来说,科举就像玩游戏,太小儿科,你看诗仙李白,他考过科举吗?他酒后一首诗就惊天地泣鬼神,连皇帝都是他的粉丝,天子呼来不上船,皇帝喊他吃饭他都不一定有空。徐霞客不考科举,走科举之路就不是徐霞客游了。"朝彩霞而暮苍梧",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除此之外别无理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学我走路。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海子的诗句比徐霞客的“朝烟海而暮苍梧”更文艺更清新,但却止于永远无法实现的“从明天起”。而四百年前的徐霞客在科举为王的时代,荒诞不经地挥一挥衣袖,用足迹丈量半个中国,抵达了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再比如我们腻味的陶渊明同学,如果他是那种为五斗米折腰,是那种对权势卑躬屈膝的人,是那种贪图权势金钱的人,那还写什么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他走的路不是宽阔的主干道,而是在荒野之中辟出一条路来。从宽阔大道出发的人往往走投无路,从小路出发的人却能走到遥远的天边,所以耶稣说,我们要走窄门。
当然,并不是说走寻常路就是错的,寻常路稳妥,安全,目的明确,适用于大多数,是社会的基石,是主体力量。但是如果世上只有一条路,一种人生,一种颜色,那也未必太单调,太残酷了。那些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看到苹果就思考重力的人,第一个打破常规的人,才是星空中那颗最亮的星。
然后,什么是成功?网络时代,励志鸡汤文无孔不入,喝了鸡汤像打了鸡血,巴不得要马上拯救世界。但是鸡汤文一看完手机一关,马上又灰溜溜打回原型,该颓废的还是颓废。其实成功是没办法定义的,要赚多少钱算成功?马云说我根本不在乎钱,我的工资是最低的?周国平说我们不要刻意追求成功,我们要追求的是优秀。但是我觉得,连优秀也是不必刻意去追求的。为什么呢?一般人所谓的成功和优秀都是少数人甚至是极少数人能做到的,而大多数人都是不那么成功和不那么优秀的。但是这些大多数确是社会的主体部分啊,我们虽然不成功不优秀,但我们遵纪守法,安守本分,我们诚实劳动,养活家人,难道这不也是一种成功吗?况且所谓的理想往往不是理想,而是欲望而已。如果因为满足欲望而失去了生活中最质朴最真实的东西,那是不是舍本逐末。
我们要区分成功和欲望的区别,读书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是为了找工作,找工作是为了赚大钱,赚大钱是为了房子车子面子,衣锦还乡,荣归故里。这是精神物质欲望而已。我就是冲钱去的,有错吗?没有错,这是你的选择,你有权这么选择。但是,我们不要用把“成功”等同于金钱欲望。一个成功的人可以很富有,但一个富有的人未必是成功的人。
我们心里是不是想,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读书考取功名,这是社会的主流,读书人一生的目标就是在这条道上出人头地,要金榜题名,锦衣玉食,成为人上人,普遍认可的成功者。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徐霞客无疑是个失败者,况且还是失败者当中最失败那个。那些皓首穷经考到头发白了又掉光了也还是屡试不第,但人家至少还有勇气参加。徐霞客是连报名都没有去报名,从小就投降了。不过我们今天回过头去看,幸亏徐霞客没去考什么科举。如果他也屁颠屁颠把自己落榜在功名利禄里面,那毫无疑问,他就很可能像绝大多数科举的成功者一样,被历史的巨浪淘洗掉。如此说来,谁能说徐霞客不是成功者?
时俗上的失败者,历史上的成功者,他们超越时代,与时俗乖谬,肩负不被理解的重担艰难前行。但是他们的光芒却穿透千百年,亮彻千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