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企业家的职能。
——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
在李善友的《第二曲线创新》中提到,第二曲线创新的方式是跃迁式、非连续性的创新。
第二曲线创新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如何能够持续不断的找到新的增长点,从而持续不断的创造理论,其方法就是找到其增长的第二曲线。
英特尔的创始人格鲁夫深谙其道,英特尔早期是做存储芯片的,存储芯片每年能给英特尔贡献十几亿美金的情况下,格鲁夫游说管理层,将公司资源投入未来的CPU,而上世纪80年代的CPU市场并没有显示出后来的庞大的市场。
对于个人来说,第二曲线同样适用,《第二曲线》的作者查尔斯·汉迪,自身就是勇于跳出第一曲线职业,并成功跃迁到第二曲线的巅峰,并且在其一生中不止一次。
苹果的第二曲线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就精通第二曲线。在苹果公司推出的Mac电脑大获成功之后,乔布斯和他的创意团队就已经着手推出iPod并进军商业音乐界了,而当iPod占领市场的时候,乔布斯又开始设计完全不同的新产品iPhone,同样获得成功之后,又开发了iPad。
每一条新曲线都是在上一条曲线达到巅峰之前就已经构想完毕;每一条新曲线都源自上一条曲线,但又指向完全不同的市场——乍一看似乎非常冒险,但对于乔布斯而言却是合乎逻辑的第二曲线。
作为第二曲线的微信
在PC互联网时期,腾讯依靠QQ开启了一个时代。而在移动时代初期,腾讯打造了一个Supper App 微信。随着微信的不断成功,腾讯成功的开启了第二曲线创新。
在《第二曲线创新》提到,虽然QQ和微信同为即时通信产品,两者之间显然存在非连续性的竞争关系。腾讯如何选择呢?它做了一个伟大的决定,将大量的资源、人才、资金、注意力,放到了第二曲线上,这才有了现在拥有10亿月活跃用户的微信,由此改变了大部分国民的日常沟通方式。
微信也在移动时代成为强大的商业、社交的链接器。
移动时代的需要,通点、刚需
当互联网从PC时代过渡到移动时代,时间上如果以微信的诞生来区分的话,那正是2011年1月微信推出。
微信从一开始的道路就充满挑战。
雷军的米聊也在微信决定开发的同一时期出现,两者的迭代都是互联网速度。
微信1.0市场的反响不大。一直到2011年语音聊天功能的出现,其用户日增数从一两万提高到了五六万。
接着摇一摇”和“漂流瓶”上线。彼时的米聊依然战斗力依然没有消减的迹象,其快速的迭代不落下风。
到了2011年的7月微信推出“查看附近的人”功能,彻底扭转了战局。其日增用户数一跃达到了惊人的10万以上。这个数据还是在没有投入内部资源的情况下。
微信的产品观:用户体验,极简主义
微信对于产品的打造,思考减法多于加法。张小龙就是个极简主义者。
在“摇一摇”这个功能上线后,腾讯创始人给张发了一封邮件提到,如果竞争对手来模仿,会不会在上面叠加一点东西,就说他创新了。张说,我们现在的这个功能已经做到极简化了,竞争对手不可能超过我们了,因为我们是做到了什么都没有,你要超过我们总要加东西吧,你一加,就超不过我们了。
这样的回答对于一个产品经理来说是最终极的回答,意味着其对产品对用户的深刻理解,非一朝一夕之功。
关于用户体验,张小龙在提到微信的成功时说道,我们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QQ成功了,而ICQ却死掉了,微信走红了,kik(微信早期的模仿对象。)却至今默默无闻。对于一个应用性的社交工具,其核心的价值是用户体验。
面向C端用户的产品,其用户体验就是细节,其对细节的打磨不张扬又能深入人心。我们每天都在用微信,但它的每个功能确显得低调实用而又不过度打扰。
就比如微信一直没有已读功能,这个在钉钉上最违反人性的功能,在微信上是一直没有的,这体现了产品经理的克制和思考。
最后,在2020年的当下,重新思考从PC到移动时代的创新,在下一个10年,在移动时代成为第二曲线的创新已经成为了当下的第一曲线,我们需要思考个人的、公司的,第二曲线创新。
诚如约瑟夫•熊彼特所说,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