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被朋友圈一个扎心段子刷屏:
晚上十点多,一个妈妈的咆哮声回荡在整个小区——
“什么关系?说!到底什么关系!啊?”
正当网友们抱着八卦的心胡乱猜测小三、婚外情时,接下来的“剧情”让人啼笑皆非:
“死孩子,互为正反关系啊!”
原来,又是一个陪娃写作业引发的家庭惨案。
“教育孩子”,加速了当代父母的加速衰老,新闻也是铺天盖地:
33岁妈妈教育儿子,气出急性脑梗住院;
妈妈吼儿子写作业,被丈夫踢破脾脏;
180cm大汉被孩子气的嚎啕大哭;
......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24400/878eefdfa9fa368e.jpg)
近观这段时间,疫情未结束,神兽未归笼,网课的日子遥遥无期,父母们的心脏更是每天都备受考验,看着自己家里“软硬不吃”的孩子,父母们又当爹妈又当老师,真是操碎了心。
为什么辅导孩子学习,父母会这么难?
究其最大的原因就是父母们没有做好角色切换!
有一句话说:“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当父母只是爸爸妈妈这样单一的角色时,面对孩子会简单得多,
但是,如果父母同时要担任老师的角色,既要有父母的慈爱,也要有老师的威严,多重角色叠加,对于父母来说就是个极大的考验。
不懂得及时切换角色,父母不仅做不好"老师"的角色,还会影响到亲子感情。
在生活中,我们也有着不同的角色,职员、父母、夫妻、儿女、朋友等等。当身份发生转变时,所呈现的状态和表达的态度也应随之转变,否则就会影响方方面面的关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24400/25c68b7d557c91cd.jpg)
有些领导身份的人,回到家里还是在用领导身份与家人互动,没有把领导的身份切换为伴侣或父亲,这样的角色固着对于家庭关系有很大的破坏力,在无形中便与家人拉开了距离。
很多情侣在相恋的时候感情很好,但结婚后感情越发平淡,尤其是怀孕生子后,夫妻之间的矛盾会不断爆发。
从单一的情侣,到结婚生子后的丈妻再到为人父母,多重角色的叠加,如果没有切换,关系就会深受影响。
尤其是女人,十月怀胎,初为人母,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眼里已经看不到其他人,包括她自己,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妈妈们在骂完孩子后,转头也指着自己的丈夫说:“你也一个样,让人不省心。”
这时候的男人,就会感觉自己少了一个妻子,却多了一个唠叨不已的妈,久而久之,夫妻之间的裂缝越来越大,最后渐行渐远。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24400/6ba93b4a02da6f21.jpg)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让自己适应生活中角色的切换呢?
记住一点:不要让一个角色固着,而是要随时切换。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我们要根据自己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接触,随时切换不同的身份定位。
在不同的场合,需要做不同的角色时,我们不妨先问问自己:我是谁?我应该怎么做?我的行为是否符合当下的身份定位?
让自己的身份拿得起,也放得下。
比如,当妈妈在辅导作业之前,可以平静地跟孩子说:”我现在要担任老师的角色来辅导你的作业,所以我现在是你的老师,请你认真配合老师的工作。“
提前和孩子说明自己角色的切换,即便你变得严肃,孩子也更能理解,妈妈也更能认清自己的角色,不带着情绪或批判,保持中立地去辅导孩子。
辅导完作业后,妈妈也要及时切换回妈妈的角色,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和照顾。
在亲密关系中,要学会让关系流动,尤其是做为母亲,可以尝试将自己的心打开,选择不去做一个全能的母亲,将注意力转到自己身上,为自己负责。
你可以偶尔从母亲的角色中走出来,做回妻子,和丈夫去散散步、看看电影,你也可以做回自己,听一首动人的音乐,看一本喜欢的书。
如果你不是一个付出得太多的母亲,丈夫和孩子也就不会固定的同一个角色中,充当那个被照顾、被抱怨的索取者,他们也可以成家庭中的主导者,家庭关系就会变得流动而和谐。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24400/374166df4f41e7b5.jpg)
角色的多重性不是一件坏事,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这几乎是每个人真实的生存状态。
但角色是为我们所用,而不是来固化我们的行为、让我们困在角色的标签中无法脱离的。
当你忍不住指责他人时,可以先问问自己,你让自己的关系流动了吗?你在生活中只有这一个角色吗?多给自己一些角色的可能性吧!让生活更加丰富,让每个人都在各种关系中被滋养,并不断成长!
——内容源自《儿童思维程序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