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一元论取代二元论。
二元论:内部与外表的对立。
一元论:表里合一。
不存在力与电流这些概念对应的实体,它们是一系列实体的一个总结,其本身并不具备任何新的含义,不过是幻觉或者错误的存在。
当这些系列里面的组件不断变化的时候,其实那个概念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但是为了方便,人们还是继续使用这个概念。
如同艺术。
艺术家是一个实体的存在,譬如梵高,但是梵高的艺术在被大众接受之前,只是梵高的主观概念,随着梵高的消亡也必将消亡。
只有当梵高的艺术价值被部分人认可之后,梵高的艺术被作为一个共识带入到人群当中。
但是这个定义可能已经不同于最初的那个定义。
这个包含了线条、色彩、笔触甚至梵高的个人经历,被不同的人施以不同的定义,而这些定义如同梵高的艺术这个定义一样,在这些人消亡后也终将消亡。
所剩的只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定义:梵高的艺术。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这个词定义为所有梵高的作品,因为梵高已经消亡,他的作品数量不再会增加,所以这是一个有限的定义。
但是这种定义仅仅针对于梵高这样的名人,基于他的作品被完全的归类和管理。
而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他的人生、幸福终将成为只有他个人能理解的定义,不具有普遍性,也不可作为系列被显像,并最终随着他的消亡而消亡。
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客观性无从体现,人生必然是主观性的。
每次想到人类秉持着主观性的东西却能彼此无障碍沟通,就觉得是一种很好笑的事情,大家相约一起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结果一个是拯救世界,一个是毁灭世界。
所谓文字的假象,我们必须弄清楚的是概念所包含的整个系列,而且我们应当时刻谨记,整个系列人皆不同,且随时在变。
或者我们应当抛弃掉所有无法被有限定义的概念,而同时,我们也将彻底失去这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快乐。
人的思想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表现出来,而表现出来的东西同样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被接受,实际上每个过程能够传达的最多也就百分之六十,也就是说真正传达给读者而且被读者所接受的也就百分之三十六左右这样的数字。剩下的百分之六十四则是误解,在这之中,作者解说了而无法被读者所接受的部分又占了绝大多数。诶,难道就因为这样而写的吗?之类。这也就是所谓的交流障碍,然而,这误解也正是很好的调味品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例如说,我曾将最喜欢的书推荐给别人的时候,将自己认为感动的片段充满感情地向对方阐述,然而,对方在读完书之后却说根本没有这样的片段存在。到头来人类这种任性的生物所产生的感动大半都是自以为是,但是却没有做出这种悲观解释的作者,大概只是尽力地让人们产生接受了作品的错觉罢了。——西尾维新《化物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