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虚无

作者: 艺厘米artcm | 来源:发表于2017-04-05 10:19 被阅读13次

    艺术史上最为特别的一次演出大约要回溯到1952年约翰·凯奇的钢琴独奏音乐会。

    三个乐章,没有一个音符,打开琴盖,凯奇默坐在钢琴前,四分三十三秒后,起身鞠躬离开。

    四分三十三秒,约翰·凯奇不止是在划定“有声”与“无声”的界限,更让“聆听”替代“演奏”对作品进行完成。

    那些看似存在的稳固,有时候只是为了对比凸显出虚无。

    约翰•凯奇 《4分33秒》

    生活中我们的体验和感知往往不那么明确,它们常常缺乏一个稳固的物质根基,却在某个突如其来的瞬间打动了我们。

    而正是这种看似虚无的存在,恰恰是艺术家们企图通过画作或者装置这些外在载体试图传递给我们的意义内涵。

    艺术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可能永远无法达到计算机编码那般的精准,物质与艺术之间又确有一条琴弦,等待着被拨动然后悄然沁入你的心弦。

    确切与朦胧,清透与真实,栗子创作的艺术品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物质形态带给我们诸多关于可能性的思考。

    《普罗米修斯》布面综合材料作者:栗子

    打破常规与约束,栗子将普罗米修斯以平面的方式呈现,却非要用拼贴的形式去追求另一种意义上的完整。

    一清晰、一朦胧,一黑一白,拼贴试图体现出界线,而黑色又将两者融为一体。你可以在她的作品中读出古典气质的优雅,但那绝不是对古典美的绝对遵循,而带着栗子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时代赋予她的现代审美。

    《普罗米修斯》布面综合材料作者:栗子

    栗子的作品介于画作和装置之间,但那并不是试图以物质形式的花哨来吸引眼球,而是追求一种视觉表达上的震撼。

    栗子说:“观念性在当代绘画中非常重要,但我认为他应该是后置的,最重要的应该是视觉表达。一个非常好的观念,如果你的视觉表达不能让人在看到作品的第一时间振奋激动,那么你的作品就还是失败的,这就是艺术家和哲学家的区别”。

    基于这样的创作理念,我们所看到的栗子作品情绪是强烈而奔放的,无论表达是关乎水或者是宗教,或者是其他关于社会和世界的思考,都给人一种强烈喷薄而出的气势来。

    比起栗子对震撼感的追求,贾欣雨的作品显得更加柔和,但却充满了诗性。

    她曾探索过传统绘画与现代材质结合创作,但最终从媒介尝试又重新回归到绘画本身。贾欣雨的作品明快而充满活力,她的画面上分布着大量的色块,通过色块间的间隙彼此突显,最终被统率在诗性之下融为一体。

    《俳句-9》  木板 作者:贾欣雨

    贾欣雨用规则的矩形排布,搭配深浅不一的颜色,在重复中寻求变换,又踏着同样的节拍,仿佛一首俳句,蕴含着古典美的短小与隽永。

    贾欣雨的作品一种遵循着她一贯探索“内在意识”和“物质关系”的脉络。虽追求诗性内容表达,主题也不局限于古典之美,亦有大胆之处。

    《俳句-11》木板作者:贾欣雨

    她将目光瞄准向一只浑圆的臀部,臀部画得雪白,周遭却围上了一圈黑,造成强烈的视觉对比,画面之外仿佛有一双眼睛,正窥伺着镜头中的臀部。

    在贾欣雨的作品中,除了表达风格的诗性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对自由意志的追寻。无论她用什么媒介去呈现,用什么方式去表达,始终都向往着心中视觉之美,追寻着人类最渴求的自由灵魂。

    比起前两位女性艺术家的细腻视角,外籍艺术家Josef Achrer的作品更加具有逻辑感。Josef Achrer关于物质与艺术的思考超出了传统绘画创作的平面性,在平面之外,他常常对墙壁投以一抹荧光色,物品的平面性被荧光色搅乱,光的物质性被艺术家刻意突显了出来。

    《RGB2D平面No.3、4、5》  作者:Josef Achrer

    Josef Achrer的荧光打破了人们对绘画作品“四条边”的刻板印象,背面的荧光材料和墙面的反射模糊了作品与背景的关系,明明是一副画作,却有了装置的感觉,但画布本身的色彩又强调出作品的身份来。

    “我的色彩系统和造型关系都是建立在数学的逻辑之上。”Josef Achrer对荧光的运用虽然源于灵光乍现,背后动机却远不止一个简单的感性冲动,而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逻辑系统之上。

    《数据系列-编号40》 作者:Josef Achrer

    如果撤掉了画布与展墙,荧光的存在可能会被大多数人所忽视。一件事物的物质性要通过于其他物质材料的紧密联结才能被关注,那么现代的数据与信息又是如何构成我们所见的物质?这是Josef Achrer所一直关注的问题。

    追寻物质与艺术的关系,便如佛家山水的三重人生境界。

    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只见物质不见精神;

    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只追求思维的表达,忽略了材料本身;

    最后一重,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物与我已合一,让物质表达出属于自己独特的魅力来。

    当我们不断探寻物质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寻找那些物质与思维碰撞出的火花,我们也就是在不断开垦自己内心的土地,耕耘自己人生的山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存在与虚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et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