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一篇文章里粗粗归纳了一些我关注的牛人所拥有的优秀特质,其中提到了表达技能,并以此逼迫自己要尽快养成输出的习惯,开始练习写作。
这次我就顺着上次提到的「优秀人物」这个话题,谈谈「人生偶像」这件事。因为如果要列举讨论自己目前在网上关注的人,虽然没有那么地多,但展开来却有很多可以说;另一方面我也无法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细致地在这篇文章里整理和他们相关的素材。这次我试着梳理一下对我影响最深的几位,他们可以视为我的人生偶像。
有人生偶像是件幸福的事情,你可以从中获取精神力量。如果在25岁以后还能有新的人生偶像,就更是幸福的事了,你除了可以获取精神力量,还顺带证明了自己是个相当开放、有进取心、接受能力强的人。
我回想了一番,发现自己从小到大追逐过很多人,在不同的时期关注着不同人。但如果问我,我的人生偶像是谁,这还真一时半会说不上来。他们之中有音乐人(因为自己中学开始就喜欢唱歌,而且在小范围内能比很多人唱得好那么一些。这是少数几件让我体会过「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的事情之一),运动员(因02年中国队进了世界杯而喜欢上足球,并开始关注整个世界足坛。国足后来再也没有机会进世界杯也许是我持续喜欢足球的动机之一,因为我总幻想自己成为超级球星...),学者(那些输出着他们认知的人都在这个品类了,他们着实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长远、积极的影响)。但是,如果我非得从他们之中挑出几位归类为我的人生偶像,我想,只需看看我花在哪些人身上的时间和注意力更久更长。
我在25岁之前(现在26岁)的偶像是传说中的万年小学生——江户川柯南的真身——自称高中生名侦探的工藤新一。
把一个动漫人物当作偶像,似乎显得我太过幼稚了。但《名侦探柯南》这部动漫给我的影响确实很大,是它让我对侦探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柯南我很早的时候就知道了福尔摩斯这样一个享誉全球的超级IP;进而去了解侦探小说的发展历程:从西方启蒙,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的黄金时期,到后来日本超英赶美,和他们的经济一样迎来自己的高速发展期,丰富了推理文学的类型,日本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创作者,甚至用他们擅长的ACG形式创作;对于虚构类影视和文学作品,推理类型也一直是我的关注重点,这样的喜好从中学时代持续至今。
这部动画首播于1996年,在那个国内对日本动画还没有全面封锁的阶段,像我们这批最早的90后,在当时都有自己喜欢的动漫形象。我并不很清楚现在日本动漫的发展以及00后喜欢的都是些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通常会难以抵抗地美化存在于回忆中的事物,无法接受新生事物。所以每个时代总有一大批人在老了之后都会感慨世风日下,但事实是,世界总体来说在慢慢进步,我们需要多一些耐心和好奇心看待新的文化)那时在电视上放的动画片传递给人的都是正能量,让还是小学生的我们心怀梦想,憧憬未来。
当你认为某个人很酷,说明你和他之间是有距离的。你会发现你和他有一些共性,但同时他又有些特质是你暂时还不具备的,于是你心生向往,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像他一样的人。
工藤新一身上有很多男生应该具备的优秀特质,按照现在的话来说,简直是男神的存在。他拥有远超同龄人的知识储备量和思考能力、又酷又自信的说话口气、想到马上去做的超强行动力。
思维,言语和行动这三个方面都做到出色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于很多人说的他情商不够,在我看来这个评价并不客观。工藤在很多案件中推测嫌疑人作案手法和犯罪动机的时候是需要动用「元认知能力」的,如果没有这个能力根本无法做到所向披靡,把那么多案件都完美解决。这种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能力不就是情商吗?虽然「情商」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模糊的。
而让我知道「元认知能力」这个概念的,就是我的「25岁之后的人生偶像」——李笑来。
之前在别的书上看到过这个概念的描述,被叫做「元思考能力」,即,对思考的思考。
和很多人一样,首次知道李笑来是通过《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这本书是我的大学同学推荐给我的,我这位同学也拥有「进取型人格」,热衷于自我成长,埋头做事起来甚至有些不谙世事,前阵子和他聊天得知他现在都不知道李笑来已经在一个叫做『得到』的 App 上开了一个付费专栏,在每周输出一个「经过他思考与实践的概念」。
真正让我现在养成每天追随李笑来这个刚需的,正是『得到』这个平台。而现在下定决心开始写作,也是李笑来对他广大读者的建议。
李笑来先生给他自己的motto是——学生,他喜欢琢磨,热爱思考,勤勉且不断实践,永远在学习新的知识,在他看来这样其实是在延长自己的生命,「比别人多活了好几辈子」。是的,他认为七年就是一辈子。他坚信只要不断升级大脑,不断努力成长,其实七年就能活出一辈子的感觉。这些概念我都已经吸收,并在恰当的时机在对我身边的人传述。
鉴于近年来他的受众面越来越广,他现在更新了自己的motto——做一个永远鼓励所有人的人(来自他的微博)。
我自己也是有一颗成长的心,但身边却少有伙伴同行。以前会在意周围的人对我的看法,乃至于想要采取行动却又迟迟没有行动。能认识李笑来这样的「终生成长者」,以及那么多人都因他而聚集成一个个社群,对于很多也喜欢成长的人来说,就是一个美好的事情。当你知道有个人可以把成长这件事琢磨到如此境界,甚至每天追求「成长率」,你也会慢慢去为自己的未来铺下一条长长的路,告诉自己要乐观且自信地走下去。
李笑来先生以一种人生导师的形象示人,但他说的话都是自己确实做到了的。他的执行力确实惊人,持之以恒,不乱节奏。以下是他亲述过的日常:
- 小时候至今,每天至少2小时的阅读;
- 十几岁开始,每天拨弄一会儿吉他;
- 26岁开始,每晚睡前花10分钟复盘当天发生的事情;
- 30岁开始,每天至少看一部电影;
- 31岁开始,每天至少写3000字;
- 35岁开始,每半年整理一次通讯录;
- 40岁开始,每周至少三次30分钟的坐享。
我也照此列出一些希望自己每天都去执行事情,并在手机软件中每天记录自己的完成情况,没有做到就就打叉:
- 把「学习设计」培养成刚需,每天保证至少半小时的时间去阅读干货内容,在YouTube上至少看三个Dansky(这是英国的一个设计师,我去年以来一直在关注)的视频并操练。
- <得到>里3个专栏的阅读和留言。
- 扇贝英语系列app每天打卡。
- 听音乐,每天至少听一张没听过的专辑。
- 练琴半小时。
- 坚持写作100天。
且不说最后一项写作根本没有执行下去(甚至此刻正在截止日期前赶着每周一篇文章的任务),每晚临睡前想起就连这么简单的几件事也完不成,对李笑来的敬仰愈发深厚了。如果你追求「人生偶像的意义」,那么它莫过于此。
网友评论
受你启发可以整理下。
向偶像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