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当下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工作,一教授说:“很多教师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与方向。”新时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等。
这些新课程标准里面的很多内容本应该是教师内化于心的东西,可是却没有了解清楚。的确如教授所说的那样,没有把握住。我们只知道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那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哪些方面进行呢?又该如何进行呢?这是我们的短板!
针对作文教学,刘教授特别提出了“备考主攻读文和作文”的建议。摒除那些“宏大叙事”的做法,杜绝作文内容空乏,人云亦云;杜绝简单堆砌时下流行的说法和事例的,避免出现“小社论”“大雷同”的作文。
还特别讲到新课标指导下的中考命题趋势:立德树人(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基础检测,探究性学习(考查学生探究能力,迁移运用能力),课外实践(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和兴趣小组等将成为命题热点),试题形式(追求灵活、鲜活,变解答试题为解决问题)等。虽然讲的很多内容涉及到了中考与分数,但是始终渗透着养成和提升学生成绩核心素养所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谈的中高考的变化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机械记忆逐渐摒弃,重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
关于语文课落实核心素养,专门讲了大语文教学。有两个点,我受益匪浅:
1、大语文教学之单元教学与评价。通常的做法是按课节走,按部就班。从点出发。而大语文教学则是由整体认知到具体内容,先放宽学生的视野,整体把握,在深入学习和研究。
2、落实到位就要做到学进去、说出来、写下来,重视写的练习。
总之,核心素养教学的落地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