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萨藤于声誉正隆之时,隐居避世,与内心搏斗,以独居疗愈。日记中,她时常谈论自己的思考和创作、恋情与友情,不断记下日常生活的琐事,和对变幻无常却又惊喜不断的四季的细致观察,这一切不断抚慰着她敏感、脆弱的内心。
“没想到就这样完了”这句话来自《独居日记》里一位老人感知天命时常念叨的话,带着感叹和惋惜。在我看来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人对于一天时间、一件事、一段关系、一份执念的被迫或主动完结的感慨。
梅·萨藤爱读书、爱读诗、爱写诗、爱自然、爱万物。虽独居,却也关注政治、关注世事,她的思想深刻而不流俗。
独居,其实也是回归内心深处、与内心和解的一种方式。这一年的日记,也见证了她回归自我深处、与自己和解的过程。或许,只有独居,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
本书是以日记体裁的方式记录了梅·萨藤自己每日琐碎的生活和思考。对于一个即将满六十岁的老人来讲,她不仅还在不停的“自我调节、自我挖掘”中继续这场人生之旅,还同时赤裸而真诚的表述出了自己这个年龄阶段里的思考和疑惑,这是这本书的重要价值所在。
在书里梅·萨藤讲到她每日侍弄花草、写诗、回信、阅读、思考,有时会见朋友。她可以透过日常生活琐碎去获取他人无法看见的所悟所感,不仅借由它们使自己获救,更甚者愿意将它们写下来。她将工作作为一种休息,将与他人生活与需求作为一种负担。可以看出自由在她眼里是工作、是减少与外界相处,并且因为这份工作可以帮助到人们,她所获得的价值感远高于与人应酬、积攒名誉。
平静的描述着阳光,海岸,活生生的小动物,四季的变化,冬天的雪,秋天的丰盛,描述最多的是满满的鲜花,散落的书籍,朋友的相聚。有一段描写对母亲的回忆,是母亲在花园里采花,捧花的画面。充满了温情。
书里叙述的都是一些很平常的景物,太阳、花、雾、露珠、微风,但是,作者注意到它们并珍惜感恩它们,才会使这种书写,优美雅致。这些景物我们每天也遇到,但你敢说,你是否这样倍加珍惜、给它们应得的欣赏那样去看待它们?
宅家生活如果想过得好,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永不放弃的决心。萨藤说他能在早起后浇花就获得一种喜悦,“原因是我在满足一种简单的需求,一种活着的需求”。
每次记录带入天气,写得最多的是阳光静撒在花朵,书法,阳台,院子等。作者是如何的热爱生活,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而充实,也这是独居的魅力。
独处时光是孤独的却又是最美好的。那些花,小动物、海岸,阳光、天气的变化都是最真实的生活。独处也能看到最真实的自己。
文笔很细腻,情绪很琐碎,表达的情感很朴实,流动的氛围很安静。
独处,是搭上灵魂探险的列车,呼啸而过的那些空虚、不安、孤单,哪怕看起来无尽无休,不过是沿途的风景。
喜爱独身自处、离群索居的人,内心必有一定程度的敏感、苦涩、脆弱,却又兼具敏锐、清宁、坚毅;刻意地远离人群,给自己制造清醒独处的空间和时间,在孤独与空虚的回荡中通过与自我的对话探寻最深刻而又最真实的自我。
独居的讨喜模式大约是:隐居避世,静观四季,侍弄花草,随喜自然,思考创作。就现代而言,我想就简单得多了,手机一没电,世界仿佛熄了灯,也大半接近独居的效果了。
读此书仿佛见到自己,人本质上是孤独的,没有人能陪你走完一生,我们只能一个人来,一个人走,我们穷其一生寻找另一个自己,直到我们深深爱上自己,原来他独居在我们内心深处,从未曾离开,如果不是因为爱,我们会在与他人交流中,感到恐慌,疲惫和沮丧,越热闹,越孤独。
寂寞是创作者的宿命,自甘寂寞自然成为创作者必备的素质。独居并非孤独的代名词。独处是人与灵魂相对的时候。有了独处的空间,精神才能得到伸展,精神才具有宽度和深度。
孤独带来的魅力在于精神自由,生活自由,物质自由。每天能够清晰的知道自己的内心需求,审视自己的内心。可以花更多的时间专注一件事,在其中享受乐趣,而这种乐趣任何人都不能给予的。只有自己,独一无二。
愿无人问津的平凡生活里,你能做到热爱生活,享受孤独,耕耘自己的诗和远方!
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放松过好每一天。
之前,特别喜欢热闹,喜欢呼朋唤友,一个人的时候总觉得焦躁不安;现在越来越喜欢一个人待着,读书、闲逛……慢慢地享受、咀嚼当下,自有一番安静和恬适。希望年老的时候,也可以像作者一样过随心所欲的独居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