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习需求匹配,巧妙设计作业内容
在作业内容的研究中,我们强调要满足不同类型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如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基础作业,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延伸知识与能力的要求设计拓展作业,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进一步拓宽学习空间。教师通过作业设计表,明确每日、每周的作业内容,对所有学科作业进行清晰的管理和统筹。我们对于作业内容的比例分配也提出了建议,如在作业总量中,选择引用类作业占70%,改编类作业占20%,原创类作业占10%,这样既可以保障全体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落实,也为基础扎实的学生提供了多样选择。
与素养提升对接,精心开展作业批阅
我们要求所有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位学生的每一份作业,以“当堂布置、及时批改、多样评价、追踪反馈”为批改作业的原则,做到作业全批全改,体现全面性、激励性。教师的作业批阅主要采取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发现亮点时,要用鼓励的语言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问题后,要引导学生找出错因,帮助学生精准发现知识的遗落点、混淆点,便于学生正确、扎实地掌握知识,提升素养。
与教学改进关联,精细实施作业反馈
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分析、诊断,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根据诊断结果调整下次的作业内容、难度水平,进一步改进作业设计,促使自身的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基于作业质量的反馈,有助于教师诊断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要求教师在进行作业反馈时要采取“共性+个性”的作业反馈模式,在注重普遍性问题的积累和讲解的同时,更关注对学有困难学生的个性化辅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