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看的我郁闷。逼着自己读了一半,还没有办法进入他的世界。就像当初读残雪,除了《趋光运动》读的津津有味,别的书完全进入不了。不过似乎对“残雪是中国的卡夫卡”有些感觉了。都在一个我不可描述的世界里游弋。想入却不得其门。这座高山姑且放在这里吧。
今周的写作分享两个课堂上的小故事。
一个是在二年级的课堂上,和孩子们探讨情绪,什么时候我们会生气,在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快下课的时候,一个女生C突然大声说,我好难过!我过去问她怎么了,她说和好朋友约了周末见面,因为有事不能去,然后……,说着说着她放声大哭,一边捶桌子一边跺脚。我安慰了她,然后下课了。
跟班主任老师交流,C已经被这个事情困扰一段时间了,也多次说起。
过了一个星期,又到了阅读课。她从教室外面进来,一见到我就扑了上来,跳到我怀里,给了一个大大的拥抱。这突如其来的拥抱,让我有些意味和感动。我问她,你和好朋友聊过了吗?她开心的说,我们早就没事啦,我们就是这样,一会吵架,一会就和好了。
第二个小故事。在社区故事会上,和孩子们共读《山田家的气象报告》。开场我邀请大家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有位男生Z不太配合,“你都知道我们名字了,为什么还要再介绍?” (他们都贴了名字贴)
讲故事的时候,Z同学经常会有些打打杀杀的的惊人之语。我和孩子们一页页读,发现其中的细节和小乐趣,探讨每个家人背后的情绪。忽然,Z说,“我爸爸打我妈妈,我去安慰我妈,我妈叫我滚。” 我听了心里一楞,心疼的看着眼前这个9岁的男孩。他并不特意看我,只是那么不经意的说出来。“你很勇敢去安慰妈妈,也很有爱,老师觉得你很棒。” 这是我在课堂上唯一能给到他的。
接下来Z的表现让我很吃惊。他不仅非常配合课堂上举手要发言的约定,还特别清晰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直到下课。
那一瞬间,我看到一个生命被看见后的温柔和力量。也许,一句话,一堂课对这个孩子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可是,我愿意相信相信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