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基于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提出了KANO模型,这个模型原本不属于互联网领域,现在却被广泛用于产品的需求分析。作为互联网人,了解一点还是很有必要的。
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设计调研表格,获取调研数据;
二、KANO二维属性归属分析;
三、Better-Worse系数计算。
Paste_Image.png一、设计调研表格,获取调研数据;
按照上表的格式,对每一个功能做一个的调研,充分收集用户的数据。
采集回来的数据,需要有一个清洗的过程。
除了剔除一些胡乱填写的数据,一些不符逻辑的异常数据也在清洗之列。
下面将结合二维属性归属表,对数据进行一个清洗及梳理。
Paste_Image.png二、KANO二维属性归属分析;
Paste_Image.png
1、魅力属性(A):有,非常满意;没有,不会失望;
eg:中午吃饭时的红烧肉。没有红烧肉,一顿饭也能吃;有红烧肉,异常开心。
2、期望属性(O):有,开心;没有,不开心;
eg:中午吃饭时喝汤。有汤,开心,没汤,不开心;
3、必备属性(M):有,没感觉;没有,不开心;
eg:中午可以吃饭,没感觉;中午不能吃饭,阴影面积爆表;
4、无差异属性(I):有,没感觉;没有,没感觉;
eg:单身狗出去吃午饭,有人陪,没感觉;没人陪,没感觉;
5、可疑结果(Q)
将拿到的数据,按照上述的格式汇总到每一格。
比如,有12个人选择了(提供——很满意;不提供——很满意)这个选项。那么把这个选择按照总投票量,折算成百分比。
如下图所示:
将数值最高的属性作为kano属性。
通过上述步骤,即可量化评估用户的需求属性。
量化完之后,可以按照必备属性>期望属性>兴奋属性>无差异属性的顺序,安排产品需求的优先级了。
除了KANO二维属性归属分析,还可以按照计算Better-Worse系数来量化评估需求优先级别.
三、Better-Worse系数计算。
Better-Worse系数是按照下述公式进行计算。
Better/SI=(A+O)/(A+O+M+I)
Worse/DSI=-1*(M+O)/(A+O+M+I)
Better,可以被解读为增加后的满意系数。better的数值通常为正,代表如果提供某种功能属性的话,用户满意度会提升;正值越大/越接近1,表示对用户满意上的影响越大,用户满意度提升的影响效果越强,上升的也就更快。
Worse,则可以被叫做消除后的不满意系数。其数值通常为负,代表如果不提供某种功能属性的话,用户的满意度会降低;值越负向/越接近-1,表示对用户不满意上的影响最大,满意度降低的影响效果越强,下降的越快。
根据各功能在横纵轴的均值划分12%、40%的分割区分。得到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期望属性;
第二象限:魅力属性;
第三象限:无差异属性;
第四象限:必备属性;
不同需求属性的功能,按照必备属性>期望属性>兴奋属性>无差异属性安排优先级。
同一需求属性功能,按照better值的高低来排序。
第一次运用markdown语法写东西,纪念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