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从晚清到民国》这一天晚上,偶然听到刘岩的一首《练习曲》,开头的旁白——“我叫陈桂林,有个女儿叫小雪....”在耳边响起时,忽然想起很久以前读过的一个故事,关于一架“钢琴”,一架钢的琴。
《钢的琴》于是,这片影评,我想叫它《黑白》。琴键是黑白的,电影画面是黑白的,就连剧中的所有人物,都无所例外是黑白的。黑白是人物内心的颜色。
《黑·白》如果“黑”代表“忧伤”,那么黑色是陈桂林工作的一半颜色,一支提供婚丧服务的乐队,总是吹奏一曲忧伤的歌。
一支婚丧乐队如果“黑色”代表“恶”,那么黑色是人物身上一半元素的颜色。它是陈桂林深夜偷琴的不堪,是淑娴深夜偷情的不忠,是胖头欠钱不还的耍赖,还有快手的人生里甩不掉的偷窃记录。
胖头与桂林如果“白色”是“善”,那么白色是人物的另一半颜色。那是钢厂工人之间怎么也打不散的友情,是桂林与小雪之间无须多言的亲情,是桂林和淑娴之间又坚韧又脆弱的爱情,甚至是全厂人对村里两口大烟囱的依恋与不舍。
人物身上闪耀着的白色光辉汇聚在一起,落在钢制钢琴的白色琴键上,弹出一首酸涩的琴曲。
爸爸说,琴音要用心听小雪说:“爸爸,如果你有一架钢琴,我就跟着你。”为此,陈桂林开始偷琴,偷琴不得便是造琴,造琴终了却换来女儿的离开。离开是陈桂林的选择,造琴也是他的选择,因为他自己说的——要让女儿成为一位钢琴家。
钢琴原本是他的梦想。
《黑·白》——观影《钢的琴》有感
影片的结束,是小雪坐在钢厂中央,弹奏钢的琴。全剧没有眼泪,没有大的剧情起伏,没有狗血,反倒是人物之间平淡的语调配合单调的一帧帧画面,讲述一个抽象而简单的故事。
我不懂这其中的时代背景,更是不知道期间体现的电影艺术,什么幽默风格。作为一位观影者,只是觉得每一帧画面都像是艺术品,剧情好像懂了而又并不完全,故事没有多告诉我一些什么,而是允许我从自我的角度去想,想,则无处不值得回味。
正如刘岩所唱,钢的琴弹奏的是“每个人心中的旋律,生命中最初的练习曲。”
献给影片《钢的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