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隐公七年

隐公七年

作者: 常非常K | 来源:发表于2019-07-20 21:24 被阅读0次

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滕侯卒

妇人八岁即可为其许亲,此之谓“备数”;若非长女,十五岁即可跟随大姊出嫁做媵,此之谓“从嫡”;二十岁可承事君子,正式嫁人。前此,伯姬嫁到纪国,她的小妹叔姬因未满十五岁,故仍留在父母国,今年年满,故归于纪国。纪子问她:你在鲁,也曾听闻你大姊与我大夫裂繻私通之事么?叔姬曰:未曾耳闻。只是边境上棠地的池塘里曾出过人鱼,土人为之立了一个神龛,常有人去求神问卜,我来这里之前也让人去问了,神巫说:你的婚床将葬于血与火,你的颈项将陷入桎梏,你的手脚将戴上锁链,你的子孙将世代为奴做婢。

纪子不悦其言,不与之同床,只令其奉箕帚。未几,滕侯卒,大夫裂繻奉君命去吊唁,途中遇盗贼而死。伯姬亦病。纪子始与叔姬同床。

夏,城中丘。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接连几场暴雨,淋坏了中丘城墙。而中丘是齐国使臣来聘的必经之路,倾圮的城墙是我国最不愿让齐国的使者看到的景象。于是,有司下令赶在齐使到来之前加紧筑城。因是麦收季节,君子对此颇有微词,认为应该无夺农时,但面子比农时重要多了。齐侯使其弟夷仲年来聘,国内上下都很满意,认为这是对我国的极大尊重。我国大夫与夷仲年对双边关系进行了友好的磋商,夷仲年对新修的中丘城也表示了赞赏。

秋,公伐邾

宋国与郑国签订了和平协定,七月庚申,盟于宿。宿君做中间人。宋郑既平,宋不能释憾于邾国,遣使责问我国去年不能出兵相救之事。作为补偿,公出兵伐邾,为宋国出气,砍掉了邾国十三株大树而还。

冬,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

初,戎人入朝于周,依照礼节向诸公卿都献上了礼物,无非是兽皮之类。唯有凡伯没有礼遇戎人的使者,曰:昔我先祖炎帝为戎狄所害,至今未能释憾,且戎狄与牛羊奸,我不欲与之交。冬,天王使凡伯来聘,诸大夫皆贺,称其不畏强戎,气节凛然。归途经过楚丘时,遇戎兵。戎人露其下体,强使其与犬羊交,又鞭之,弃诸荒野。与戎人做交易的商人将他运回郑国养伤。

其时郑陈平,五夫如郑莅盟。各国的政要都去看望凡伯,五父与凡伯是故交,见到凡伯的境况甚是神伤,歃血时若有所忘,心不在焉。泄伯曰:五父必不免矣,盟会这样的大事都不能一心不乱,置国家前途于不顾。郑大夫良佐如陈莅盟,辛巳,及陈侯盟,亦知陈之将乱也。

相关文章

  • 隐公七年

    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滕侯卒 妇人八岁即可为其许亲,此之谓“备数”;若非长女,十五岁即可跟随大姊出嫁做媵,此之谓“...

  • 左传摘记-隐公七年

    1 夏,城中丘,书,不时也。 译: 夏季,在中丘筑城。《春秋》加以记载,由于妨碍了农时。 赏析: 《论语·学而》有...

  • 读左传,读儒家的初心【20】外交无小事

    公元前716年,鲁隐公七年。 【原文】 七年春,滕侯卒。不书名,未同盟也。凡诸侯同盟,于是称名,故薨则赴以名,告终...

  • 读林汉达《春秋战国故事》笔记【2】

    8.打算养老 鲁隐公和鲁桓公的恩怨 隐公不隐,招致杀身之祸。 公子翚在鲁隐公和鲁桓公之间左右离间,最终设计鲁隐公被...

  • 《<史记>研读》128:卫康叔世家(二)

    卫康叔世家(二) 卫宣公七年(公元前712年),鲁国大夫杀掉鲁隐公。公元前710年,宋国大夫督杀掉了宋殇...

  • 春秋故事9——郑公子忽迎娶陈女

    郑公子忽(太子忽)从鲁隐公三年开始就在周王室当人质,那段时间陈桓公也正有宠于天子。大概想要交好于郑国,鲁隐七年,陈...

  • 隐公之死

    隐公即鲁隐公,也是春秋记载的第一位国君,可能孔子自己是鲁国人,先从熟悉的地方说起。 看春秋故事,隐公只是算一名普通...

  • 鲁隐公

    隐公元年 【经】 元年春,王正月[隐公即位]。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秋七月,天王使宰...

  • 《春秋》新闻联播︱鲁隐公七年

    三月,叔姬公主出嫁纪国。 四月,中丘城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该城的落成将对我国西南边垂的开发和防卫具有重大意义。 同月...

  • 春秋往事15:鲁国内乱

    鲁国当时的国君是隐公,隐公的父亲是惠公,惠公娶声子,生隐公。又娶宋国公主仲子,生桓公轨。据说仲子刚生下来的时候,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隐公七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ou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