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愈》
劳拉·利普斯基
27个笔记
导言
>> 面临压力时,我们要留意什么是在我们控制范围内的,什么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还要想想该怎样有效接受这个事实,以便减轻痛苦,让自己表现得体面、公正、诚实。
>> 我们必须关注自我本身。
>> 我们越觉得有压力时,就越应该集中注意力,积极做出计划。压力来袭时,我们必须搞清楚该如何从内部化解内心的情绪,否则这种情绪就会吞噬我们,或者致使我们对外界造成伤害,又或者两种情况都出现。诗人、社会活动家奥德丽·罗德(Audre Lorde)曾经写道:“关心自己不是自我放纵,而是自我保护,这是一种强大的表现。”要想做出改变,首先得考虑下面两个问题:
什么在我们集体的掌控范围内?
什么在我们个人的掌控范围内?
>> 我可以做到公平吗?我可以拥有慷慨之心吗?我可以不受思想的束缚,全身心地去倾听吗?我可以不只是嘴上说说,而是真正行动起来吗?我的内心足够坚定吗?我可以做到勇敢无畏、永不放弃吗?
>> 有时候承认我们自己做不到某些事情反而会带来一种解脱感,我们内心好像在说:“噢!万幸!我没法做到那件事真是谢天谢地!”然而通常情况下,放弃争取某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 我可以做些什么来消除或者减轻伤害?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做些什么有用的事情?
>> 不管我们面临的是什么,不管我们对当下的情况是什么感受,归根到底还是需要自己去灵活处理。如果我们还没有想好处理方法,那就暂停一下再重新开始。
>> 有效地回应
>> 虽然很大程度上社会压力、责任以及生活环境都会对我们造成影响,但是我们最终还是要自己决定每时每刻的想法、谈吐以及行为。
>> 一旦我们发现在个人可控范围内出现了压力,我们就要问问自己:
我就一直这样下去吗,还是说我该做出一些改变?(当然我们要明白,不管选择哪一种处理方式,都要做好对结果负责的准备。)
这种情况下,我能做点什么来消除或减轻伤害?
我该做什么才能让情况有所好转?
>> 如果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能做什么,而不是纠结自己不能做什么,那实在是太难得了,因为这样既能体现尊严,又能彰显格局。
>> 只要给出了选项,我们做选择的权利就受到了限制。就算我们努力(或者不努力)把选项变得更加公平、更加人性、更加公正、更加广泛,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还是一直在做选择。
>> 能做的就是把眼光放长远。要记住,尽管海面波涛汹涌,海底依然宁静。
>> 创造条件
>> 我们时时刻刻学习如何从内部化解内心的情绪。
>> 我能做点什么来避免造成伤害?我该怎么做——不管我的选择是什么——才算是有用、聪明的做法?这两个问题至关重要,值得我们每天思考。
>> 无论我们的经历有多么痛苦,那只是些痛苦的经历,随之而来的反感或恨意却是我们主动附加上去的。
>> 积极健康地回应痛苦与恐惧的办法就是树立意识……事情发生的当下我们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事后也要做出回应,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学会留意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进入本能与行动之间的空间,也可以进入冲动与回应之间的地带。
>> 我应该做什么来缓解当前的局面?我正在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什么?我清楚这种情况对自己和他人造成的伤害吗?我现在正在加剧这种伤害还是缓解、避免这种伤害呢?
第一章 什么是压力?
>> 第一章
什么是压力?
>> 个人压力
>> 如果你身边有人突然被巨大压力压得喘不上气,或者有人长期承受压力,那么你主动与他们交流,防止他们封闭自己,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
>> 治疗阶段的难点就是重新建立起这样一种感觉:身体是属于自己的,思想是属于自己的——自我是属于自己的。
>> 人际关系压力与家庭压力
>> 社交媒体很复杂,它们带来了许多好处,我们有了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也多了和他人交流的渠道。尽管从表面来看,别人的生活都是那么完美幸福,但我们往往对他们内心真正的状态一无所知。
>> 群体压力与社会压力
>> 作家理查德·洛夫(Richard Louv)说过:“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可以诊断出来的疾病,而是因为缺乏与自然的接触,从而出现心理、身体以及认知的问题,这在仍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身上尤为明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