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孔子说:“花言巧语,总装出取悦别人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很少。”
【延伸】
巧言令色,更多体现的是缺少真诚。所以,孔子认为,不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就很少能体现“仁”。
他们的语言、行为举止、神态,都是为了为了达到自己的,甚至是不可告人的目的。
反而,现在的社会,这样的人还有点儿市场,这就让许多实诚人,或者木讷的人很失落。
那为什么,巧言令色之人,仍有市场,说白了,两个字:利益!
有时,我也在想,这样的人,时间长了,自己觉得累不累?活在别人的世界或者严格来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把别人当傻子。会不会有一天,他们会幡然醒悟,决心做个真诚的人呢?但愿吧。
只要是人,都希望身边的人能真诚、真心地对待自己,不耍阴谋诡计,不巧言令色,但人也有弱点,所以,无伤大雅的巧言令色,可以接受。如果真的触犯底线,或者长久触犯底线,没有人会姑息。
比如和珅在乾隆时期,聚敛财富,贪污受贿,在嘉庆登基不久,就被赐死。
也有忠臣巧言令色,是在佞臣当道,为了自保,不得已而为之,权益之计,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天下苍生,维护正义。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这反而是“仁”的体现。
工作中:
真正做事的领导,不希望身边有巧言令色,只会拍马屁的人,因为他们对事情的推进很少有意义,反而会严重影响下属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如果领导身边围着一大堆巧言令色之人,那离他倒台也不远了。
如果是合作方,更是如此,巧言令色之人,很少办实事,多数会用非常手段达成合作,最后吃亏的只是合作方。没人那么傻。
生活中:
多和真诚的人相处,即使有时他的脾气不太好。擦亮眼睛,学会辨别。如何辨别?是发自内心地为你着想,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
在你任性妄为时,给你敲警钟,提有建设性的建议,明知你听不进去。在你遭遇挫折困难时,伸手拉你一把,即使只是精神上的。
平时跟你聊聊天,叙叙家常,不能跟别人说的,可以和你说说,也不担心会传出去。不是为了拉关系而交流,只是最单纯的交流。即使好多年没有联系,依然对对方很信任。
当然,也可以拓展到亲情、友情、爱情上,同样适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