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院校常有这样一些奇怪的现象:学员在毕业分配时,分配到前方服役的欢欣鼓舞,而分配到五角大楼或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反而一脸苦相,坚决要求干一段时间一定要到前方去。其中以最著名的西点军校为甚,这也许就是“西点好战”的由来。
为什么西点的毕业生想去危险地带听枪响,想去打仗。并非他们天生好斗不惜命,只是因为他们知道,要想尽快提拔,当上将军,就必须到前方去。最优的提升位置在那里,所有考评机制都是向那里倾斜的。这本质上其实是一种利益驱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11154331/da86f537bbf62713.jpeg)
对美国的军人来说,军官的经历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其它学历、年龄等因素则要靠后。
比如说:今天要提升1978年的西点毕业生,由陆军中校提升到陆军上校。首先由计算机优先筛选出在海外各总部服役的军人,如太平洋总部、大西洋总部、欧洲总部、中央总部、南方总部等。其次,再在第一线服役人员中筛选:有没有进入过危险地带?进入危险地带后有没有接触过敌对火力?与对方发生交火行为后有没有受过战伤?
他们的军官提拔依据这样的优先级:第一级是在前方受过战伤的;第二级是接触过敌对火力的;第三级是进入过危险地带的;第四级是在前方总部服役的。至于在后方五角大楼或参谋长联席会议服役,就只能排到最后一级了。分级完毕,再在各个层次中进行所谓的“德才表现”考核。
在选拔任用上如此,在薪酬激励上也保持着这样的“一线”优先级。
美军的各种补贴名目繁多:海外驻防津贴、危险职务津贴、敌对火力津贴、紧急危险津贴、特别职务津贴、家庭分居津贴、掌握外语津贴等。美军上校服役30年、中校服役28年、少校服役20至22年,必须退役,退役金可以自己计算。如上校退役,“30年服役期间收入最高的3年的平均年薪的75%”,就是退役金所得金额。
通常我们认为,“30年服役期间收入最高的3年”肯定是最后3年,因为在那一年龄段级别最高、工龄最长、资格最老,收入肯定也最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比如:某陆军上校退役,退役金是按照他在越南战场服役时计算的。这位上校当时的军衔还只是上尉,但那3年他的平均年薪最高。
![](https://img.haomeiwen.com/i11154331/3eb58e22e5a1322b.jpeg)
所以美军的军官退役时,军衔虽然一样,但退休金的计算标准却五花八门,差别不小。大原则是,上过战场的人,所得利益远比一直待在后方的人多。通过包括晋升提拔和物质激励在内的全套机制,实现军人的公平,树立一线导向,养护和培育军人的血性。
在我们国家则恰恰相反,军校生毕业分配,都拚命地想留在北京,都想进总部。因为越是有总部经历,越在领导身边工作,就越有提拔的机会。同样是利益驱动,不同的却在于利益导向。
美军的机制则很明确:军人利益最大化之点位永远在前方、在一线,你的经历可能被主官忘记,但永远不会被计算档案忘记,不会被晋升排序忘记。
当前,要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我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很重要。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军队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备战打仗人才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形成具有我军特色的人才培养和选拔任用机制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从美军的选人用人导向和激励机制上,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启迪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