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与人生的关系,其实是很紧密的。电影将人生的酸甜苦辣淋漓尽致地在长则三个小时、短则四五分钟中表现出来,让观者无须经历剧中人的苦难与兴奋,就明白人类曾经走过的路。
1984年,于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年份,但那一年,对于电影史却是划时代的标志。中国第五代导演究竟有谁,新生代的观者说不出,但对于陈凯歌、张艺谋的拍摄风格却并不陌生。
在最好的年纪里,有梦想、有精力、有时间,可以做许多儿时向往、老时回忆的事情。观看一部电影,最好不要联想到拍摄者,只须通过一帧帧的影像去感受他人心中的印记,且记不要把他人的名利作为唯一、最高的标准,更应了解他只不过是茫茫人生的过客而已。
木卫二著《非必要清单》告诉观者,必要与非必要更多不是现实需要,而是主观分类。木卫二选录了从出生到成书以来的经典影作,它们陪伴着木卫二度过了天真的童年、热情的青年、稳重的中年,或许还将欣赏之路延伸至枯黄的老年。
情感是细腻的,细腻地可以看见每一根神经在色彩、声音的刺激下的反应。假如你在一间黑屋子,没有光线、没有声音,你会不会发疯,疯了是什么状态,是不被世俗认知的状态,还是已被世俗所遗忘,没有亲自经历就没有充分的发言权,至多是道听途说,故作高深。
理智是稀缺的,稀缺的可以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嘈杂无序,你不知道你的每一次决定会引发什么样的行为,也许一句话可以成事,亦可以败兴。剧中人的本色出演,并不完成戴着面具要你去猜想他的心境,但你的心中所及除了苦涩的痛之外,还能有歌唱的冲动吗?
星空是无数人类生命的汇聚。有的闪亮,有些发着微光,还有些被黑暗所吞噬。在光与影的组合中,与其说木卫二打通了认知与现实的障碍,不如说木卫二在永恒不变的电影世界中寻求变化。横空出世的画面,跌宕起伏的音乐,翻涌沸腾的记忆,在某些影片中是缺失的,给你数不清的线索,你仍然找不到具体故事发生年代的蛛丝马迹。
导演、编剧、演员最好的归宿,不是在现实中大红大紫,而是在影像中归宗认祖。出发的时候,你不知道你是谁,但回归的时候,“你是谁”的问题已有公众为你回答。木卫二的观点只能代表他自己,不能代表所有喜欢影像记忆的人群。毕竟才华是先天的,机会是后天的。当你失去艺术的滋养时,灵感也会枯竭,徒留自虐与疯狂的形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