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小山
来源:https://www.freethink.fun
回顾:
几句牢骚
1.王允和吕布联合杀董卓,天下并没有太平。王允受到余党的反扑被杀,吕布逃脱,到处奔走。一直没明白,吕布四处奔走,到底是靠什么方法游说其他人的,《通鉴》上记载过一段,吕布被曹操打败,见到刘备,对他说,大家都是同病人。接下来就认刘备为弟。其实刘备已经看出来,吕布对他言语无常,内心还是有问题。不得不说,吕布能到处奔走,还是有他的过人之处。
2. 王允死,吕布逃。宫内自然斗争纷乱,李傕、郭汜互不信任,汉献帝谋划逃走,一路上颠簸不断,差点连五斗米也没得吃,一路靠救济过来。
3. 曹操和吕布打过仗,有败有胜。败的时候遭吕布追杀,胜自然是趁势追击。不过追不能盲目追,攻打徐州时,荀彧就对曹操说,当年汉高祖取天下,会令萧何守关中,光武帝经营河北,会让寇恂守河内,这是王业的根本。当根基雄厚,进可攻,退可守,才能定大业。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可见,荀彧的眼光和视野有多么宽广。
4. 袁绍的部下沮授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袁绍不用此法。结果可想而知,曹操用了,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大局观吧。能看见天下变化的人,毕竟是少数,可悲可叹。
5. 《通鉴》里面对女性的描述值得注意,许多人说百姓遭殃,其实最遭殃的,还是女性(还应该算上孩子,但书里没提及)。比如汉献帝逃走,如果按照现在的角度来看,应该是老弱病残先走,然而书上却是他先走,皇后最后中箭身亡,女性的地位可想而知。
再说一例,臧洪为了救张超,求援袁绍,袁绍不派兵,张超自杀,曹操灭其三族。自此,臧洪和袁绍结仇,袁绍就采用围困之法。城里面没有吃的,只能吃老鼠,树根。吃这些也就罢了。书上还记,曹洪为此命人杀了他的爱妾,让人分食。从司马光写书的角度来看,对这种义举颇为赞赏。好吧,我不同意。但也只能是不同意而已。
战祸连连,对谁都不是好事。只是为什么天下大势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争也?胜也?成也?败也?赢也?到最后都是一捧灰,还不如扬了它。
延伸阅读:
关于女性在古时的地位,我一直很疑惑,后来看见 1896 年《纽约时报》对李鸿章的采访,恍然大悟,引用如下:
美国记者:阁下,您赞成贵国的普通老百姓都接受教育吗?
李鸿章:我们的习惯是送所有男孩上学。(翻译插话:「在清国,男孩,才是真正的孩子」)我们有很好的学校,但只有付得起学费的富家子弟才能入学,穷人家的孩子没有机会上学。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你们这么多的学校和学堂,我们计划将来在国内建立更多的学校。
美国记者:阁下,您赞成妇女接受教育吗?
李鸿章:(停顿一会儿)在我们清国,女孩在家中请女教师提供教育,所有有经济能力的家庭都会雇请女家庭教师。我们现在还没有供女子就读的公立学校,也没有更高一级的教育机构。这是由于我们的风俗习惯与你们(包括欧洲和美国)不同,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并将最适合我们国情的那种引入国内,这确是我们所需要的。
附:2 月书单和影片
image这是孩子写的诗?读完一首诗,怀疑,细读,发现许多诗确实很稚嫩,甚至想象力也很单纯。读完,看附录,有一首诗是仿写,有一首是在旅行中所得的灵感。这些有才华的小诗人,只希望世间多些发现美的眼睛。
image西方现代艺术如果没有杜尚,还要在黑暗中走多久?没读这本书前,我对他的了解仅限于《泉》,很长一段时间产生了误会。再后来,看见一句话,大意是说,艺术的改变,首先是观念的改变。这才明白杜尚多么令人敬仰。杜尚就是那个改变艺术观念的人。这本访谈录详细记录了杜尚从一位画家转变的过程。他在还是画家前已名满美国,遭受体制冷遇时,开始转变观念,把绘画从平面中解放出来。这是一次彻底的解放,不仅是艺术的解放。谈话中,他似乎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始终与艺术组织,艺术家保持距离。真高兴他有一位理解他的父亲,不为生计发愁,而他认为艺术是「做」,艺术家是「做东西的人」,倒真是新奇的见地。我赞同他对艺术的理解,也同意「艺术家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名」「一位艺术家的好作品只有那么几幅,其余的是重复」等观点。
image决定读《海子诗全集》是好几年前的事。家里那本书不知道放哪里去了,只能翻开电子书慢慢读。海子的诗歌不好读,意象太深。起初,他的诗是柔的,后来变得刚烈。他的诗里经常出现:太阳、王位、大地、草原等词,他喜欢把远方古老的故事融入诗歌,他热爱土地,赞美历史,崇敬先贤,希望长诗给国内整个诗坛带来一种新气象,可惜他卧轨自杀,许多诗歌没有完成,或许,他的一生,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焰,唯有死亡,才会换来新生。
image如果不是这本书,我估计忘了网约车里曾经还有个易到。这家公司消失,我真没注意。书里写的是重新理解创业,开篇谈创业,认为创业人重要的不是去看成功,而是看失败。这是很好的观点,但是后面列举的案例多是成功,失败呢?怎么失败没有说清楚。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做品牌这一块,作者的理解不够透彻,滴滴在品牌上打的是「安全」,不断宣传这个点,后来滴滴出了安全事故,这种就是过度宣传,这就是一次重大的失败。我相信作者认识到自身失败的问题,但再去创业,遇到这些问题,还是会因社时机、机遇、团队、心理问题等原因出现误判。创业这条路要是走上去,就没有成功一说,有的是无穷的艰难险阻,毕竟创业要学的第一件事就是:面对失败。
image最近一直在想,为什么日本的设计风格大多规整有序。后来看了些设计师的作品,发现能做到规整有序已经很厉害了。比如给一张文案稿,怎么把字排好,字的大小、间距、主次等等,都需要设计去思考,接下来再是画面如何搭配文字的问题。日本人之所以这么规整有序,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是这样。我们经常在新闻报道里看见,每次有大灾难,日本人表现出来的秩序感。设计关乎人的感受,自然会受其影响。黑川雅之喜欢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是好事,但能明白这些道理内核的设计师几乎没有,至于书中的五十个修辞法,大多是他的总结,要做到还是很难的。
image故事过于童话,人物形象简单。故事大意是:孩子们看不惯成人世界的勾心斗角,希望通过一场大火,让他们恢复往日的和平。没想到这把火铸成大错,除了「我」,其余的孩子、动物、房子全部毁灭。「我」只能选择创伤失忆,慢慢回忆往事。书读起来不累,多是短句,只是作者驾驭故事的能力差了。
image这本书从章节开始,涉及大量书名和作家,很惭愧,许多作家的书没有读过。欣赏作者以这种方式写作的能力,不过人物和故事太单薄了,读起来没有立体感。好处是人物对话很多,读起来不那么费劲儿,如果能把这本书里涉及的书读完,那真是再好不过。
image今年是我坚持跑步的第五年,决定好好练练速度,看的这本书过于专业,需要设备辅助才能慢慢把速度练上去。书里有很多训练方法,对于我这种玩儿票性质的跑者,有巨大的差距。如果没有专业教练的指导,这本书的许多内容完全没有实操性质,不过许多关于姿势上的训练,我用一周多的时间去实验,确实提高不少,以前 5KM的速度平均在 5 分 30 秒左右,现在经过训练,提高到了 5 分钟左右。这里面有许多问题需要调整,我相信自己还能跑更快。
image一本读起来很温暖的书,讲一个小村存在一百多年的邮局即将消失,女邮递员将被调任,为了留下女邮递员,村里的人们开始了信件接龙。每个人心里都有秘密,他们通过写信的方式,邮寄给别人,寄信人隐藏自己的名字和地址,那些关于友情、梦想、忏悔的事,慢慢汇聚,变成温暖的力量。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要写信,我想,除了和亲爱的人交流,还有一个原因是:电子邮件永远不会沾上泪水。
image这本诗歌集是给孩子读的,当然不只是给孩子,大人也可以读。书里有不少与爱相关的诗,孩子们会明白吗?希望他们明白,因为「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有爱,才有光。
image看这本书才明白,原来 eBay 曾经和PayPal 是两家公司,不敢想象在国内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马斯克居然也曾经是 PayPal 的老大,只是没待多久就走了。许多网站上滑动图片位置准确才能登陆的方式是 PayPal 发明的,目的是防止诈骗。PayPal 能存活下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用户的支持与帮助,喜欢有留言栏吐槽的这个版块。不知道现在看这本书是否过时,至少现在如果还有团队做这类 App,估计也干不过支付宝和微信。
image这本书和《创意的生成》内容有太多是重复的,不建议读这一本。
image几年前买的书,当时为了凑单,恰好看见韩寒主编,买了。今年列了个读书任务,从一堆书里翻出来,满怀欣喜的打开,结果却很失望的匆匆翻过。这已经不是我所喜欢的一类书了,但看见豆瓣评论里面还有人说喜欢,估摸着是些年少的人。真觉得他们的生活太美好,还有大把时间去追求更有品味的书。
image简单的故事,完美结局。第三部的主角是德古拉,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爱上了仇人的女儿,故事的剧情太简单,没有什么起伏,也不费脑,不用猜已经知道结局。
image电影改编自《十二怒汉》,剧情根据我国特色有所不同。从不同人的反应,可以看出这个社会的巨大缩影,导演费了些心思,削弱了整个案件,强化了每个公民身上的属性。这原本不可能发生的事,凑在一块,有些好笑,又觉得心酸。只希望有一天,不是在电影里,而是在现实生活中能看见这么一场堂堂正正的讨论,
image父亲为女儿制造钢琴,这对于小镇人来说不容易,还好这些人是倒闭钢铁厂的工人。荒诞、幽默的剧情,体现出社会转型期的无奈。两根高耸的烟囱,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也是一个社会的见证,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秦海璐,还是王千源的兄弟们,他们的关系就如同存在于世的烟囱,他们存在过、辉煌过,同时也会随着一声炮响轰然倒塌。琴是这群钢铁工人们的见证,是父亲送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image一部国王如何克服口吃的电影,结合二战的社会背景。不得不说,好的演讲确实能起到鼓舞人心,甚至反败为胜的奇效,但这部片子的镜头给的确是让口吃的人如何克服这一难题。到最后会发现,乔治六世要克服的,并不是口吃,而是内心的恐惧。当他战胜内心的恐惧,口吃自然引刃而解。影片的结局不完美,但非常巧妙,乔治最后没有完全解决口吃的毛病,而是在每次演讲的过程中,通过口吃的停顿来改变演讲的方式。人无完人,就像他自己所说,我总得有点儿什么,让人们知道这是我。停顿让他口吃,也称为他强有力但武器,这才是战胜失败的秘密武器。
image俄罗斯电影总有一种独特的拍摄方式,电影看似两段故事分别展开,囊括的却是一个女性的一生。她经历来四次战争,杀死 309 名纳粹分子,在战争上经历无穷的苦难,在她第一位爱的男人帮助下,逃离战场。电影关于女狙击手射杀敌人的战争场面很少,多是讲述她的家庭,爱情,苦难。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俄罗斯人有种天生的使命感,喜欢把电影拍得很沉重,背离美国商业战争的打斗场面,这种叙事倒令人敬佩。
image家书,原本就是秘而不宣的文字,当考古人员一铲子挖下去,耳边响起写信时的对白,残酷的故事从画面里出现。故事里有四个人的家书,忠勇的将军、怯懦的士兵、反战的百姓、受伤的美国士兵,他们有自己的使命,但在给亲人写的信里,他们永远对家怀有深切思念。在战场,他们是国家忠诚的战士,是一声军令下的牺牲品,是广播里信仰的守护者,是硫磺岛上默默无名的细沙。战斗结束,那些牺牲的人所留下的家书,时刻警醒着和平的重要性。家书在这场战争里,是反战的隐喻。
image不开心看一集老友记,开心了;开心的时候看一集老友记,更开心了。朋友也有爱情,瑞秋和罗斯分开,还是没有在一起。第五季开刷,有期待真好。
image关于逻辑的简单介绍,纪录片里面的出现的每位人物,都是大神。从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到艾灵·图伦的 0、1,逻辑是所有人应该掌握的一门学科。对我来说,有些地方还是太深了,看来要好好去学学才能看懂。
image这部片子的套路实在是老套,外国人欺负中国人,我们要打回来。这部戏拍一个小时已经够了,根本不需要后面部分,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夸,哪怕是武打的设计也极其老套。
image音乐响起的第一声起,我进入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环境。吸血鬼德古拉、吸血鬼猎人范海辛,这两个人物在无数的吸血鬼场景中出现。我原本以为是长面獠牙的吸血鬼,没想到整个电影,吸血鬼并没有露出标志性的牙齿,导演从眼睛的角度去凸显他的残暴。电影的故事没有太多起伏,也没有悬念,但电影里富有戏剧性的台词,很有意思。影片最后,吸血鬼自然受到了惩罚,女人的生命得到了拯救,大团圆结局。
image看网上说,这部片子在讲大多数父母的生活。等片子里的父亲和母亲唱起欢快的歌儿,跳起舞,我才知道他们的生活和我父母不一样。过年回家的这段时间,我看自己的父母,整天无所事事,心里在想,他们年轻没完成的事,现在有大把的时间去完成,真是好事,然而父亲把时间花在喝酒抽烟上,母亲花在家长里短。他们的精神世界正在枯萎。希望今年能存点儿钱,带他们出去走走,看看,找个时间问问他们年轻时,有什么想去实现的梦想,看能不能帮他们实现。一个人的身体很容易被打垮,但精神世界的力量,无穷无尽。我们可以和海明威一起去打鱼,和贝多芬谱曲,和莎士比亚写剧本,不管时间如何流逝,内心的精神堡垒,永远是明媚的春天。
image真实故事改编成的电影,如果单从故事的角度去看,总觉得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突然出现的牧羊人,忽然在水边寻找美国士兵的阿拉伯人,但仔细一想,这是不是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已经把所有的阿拉伯人当作假想敌?一个民族始终是善良的人多。生活本就是一切巧合的不断拼凑,哪怕再不合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战争永远是残酷的,还好,总有那些光辉的人让我们看见美好的一面,他们才是这个世界的样子。
image看标题以为是枪战片,看完才明白,这是一部忏悔录。影片以一位枪械贩卖人的角度,讲述他在贩卖过程中妻离子散、弟弟死去、父母背弃的故事。旁白的声音时刻出现在电影中,既是一种友情的提醒,也在警示观影人。尼古拉斯·凯奇的声音平淡,冷静克制,如同片中的那个自己。故事的最后,我们明白,他的忏悔是无用的,这个世界正是那些不愿意污染自己的手,又想要借枪杀人的人所控制的。
image看完这部电影,坐在电脑前茫然一片,内心就像那颗掉爆炸的导弹,一朵蘑菇云向上升起,耳边回响出一声声轻快甜蜜的舞。人类的灭绝和音乐不搭调,充满荒诞和迷惘。电影里歇斯底里,又具有丰富肢体语言的角色,共同营造出大灭绝的期盼,原本严肃的题材变得无比滑稽,倒叫我不明白了。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小山
来源:https://www.freethink.fu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