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被选到高中语文教材上高二年级上学期的一篇外国小说,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一共选了四篇小说,分别在高一下的必修三上和高二上的必修五上,分别是中国古典小说,《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国现代小说《祝福》《边城》,外国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和《老人与海》。
装在套子里的人,老师一般讲的时候都会说这部小说是反映18世纪沙皇俄国的专制黑暗社会,这是教参上的解读,也是大部分高中语文老师对小说的解读,最近我又读了这篇小说,教这篇小说也已经教了十来年了,我对教材上给的小说的主题产生了深深的疑问。那就是,如果说这篇小说反映的是18世纪沙皇俄国的社会现实,那么何以由俄国跑到中国,又何以一而再,再而三的选到语文书上,也就是说小说一定有东西是穿越了时空的,那是什么让这篇小说成为了经典呢。
我想,我们应该在小说里寻找,我认为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话非常重要,那就是小说开头写道,我的同事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城里去世,这一句话中,才字很重要,从这个字里,我们可以看出,我对于同事别里科夫的厌恶之感,何止是厌恶,恨不得他早点去死,是什么原因让同事关系的我恨到让自己的同事去死?而且早点去死,整篇小说应该是围绕着这句话在讲述的。
小说从别里科夫是个怪人写起,可是如果我们身边生活着这么一个怪人,就是把自己用过的东西,把自己的身体,甚至于把自己的思想都用套子套起来,我会会想着让他去死?如果他害怕生活变化,害怕出乱子,让自己战战兢兢地生活,在生活中,是那么的不安,是那么多疑,是那么谨慎,那么我们会觉得让他去死吗?我想应该不会吧,因为人都有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可是当我们读到整个中学的人都受着他的辖制,整个城的人都受着他的辖制,甚至于在他的影响下,这些人不敢读书,不敢交朋友,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周济穷人的时候,你对他会有什么感觉呢?这会儿,你对他应该是由厌烦到厌恶了吧?在他说卡瓦连科穿绣花衬衫,骑自行车的时候,你如果是卡瓦连科,你会有什么感受?对,就是卡瓦连科说的,谁要敢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到这里结束了吗?没有,当别里科夫说,我得把我们的谈话报告校长的时候,当他自己主动承认自己就是个背地里进谗言的人的时候。我想,不只是卡瓦连科,在读的每一个人大概都想打他了吧?一个人,干涉到了别人的私事,干涉到了别人的自由,那估计离大家诅咒他死就不远了吧?
可是,契科夫并没有停在这里,这个小说的后两段应该是小说最为精辟的地方,也应该是小说的主题体现,原文写到: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为什么我们盼望别里科夫死,而他死了之后,我们还要去墓园为他送葬?我们明明内心很快乐,我们明明觉得他的死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儿,可是从墓园回来的时候却又要露出谦虚和忧郁的神情呢?因为我们内心快乐,我们要表现出快乐,只有在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来,就是说我们之所以不敢表现出来,那是因为我们没有自由,没有享受到完全的自由。
小说的最后一段,有着更为深刻的揭示,那就是作者预言,像装在套子里的人,像别里科夫这样的人,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而且将来不知道还有多少呢。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或者说,我们要思考的是,别里科夫这样的人要想有生存空间,他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
我想这才是小说真正要表现的东西,18世纪的俄国沙皇是一个专治统治的时期,在那个时期,有别里科夫这样的人存在,那么,我们今天有没有别里科夫这样的人存在呢?我想,只要我们还是专治,还没有完全享受到自由,就一定有别里科夫这样的人存在。
如何理解套子和自由呢?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做别里科夫,可是呢,又讨厌别里科夫,因为人都是想要自由而又想要控制别人的自由。如何在自由和套子之间找到平衡,是我们每一个人要深思的,也是我们每个人要把握的。没有基本的自由,大家是很难忍受的,可是,完全自由是不是意味着什么都可以做呢?我想也不是的,因为,自由是有限的自由,不是无限的,想干啥干啥的。套子也应该是有限度的套子,以不影响他人私事为标准的套子。否则,谁越了界,都有可能对人类造成伤害。
当然,小说里,还有很多值得品味的地方,比如:为什么要插一段我和别里科夫住同一间屋子,为什么要写和华连卡的恋爱。他和华连卡的恋爱悲剧是必然的吗?他的死是华连卡造成的吗?都可以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