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完新团队聚餐晚饭后,我和两个同事步行回家。他们一个90小伙儿,一个95小姑娘,一个去地铁站坐地铁回到自己三套之一的房产,一个回到和我一个小区和朋友租住的房间。
小伙子是杭州本地人,三套房分别是自己父母的,爱人父母的,和小两口的婚房。平常三个地方都得准备衣服牙刷等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听起来也是有点烦的。
我问他在此时此刻之前的人生里,是否有过钱不够花的烦恼,是否体会过因为钱带来的窘迫。他思索了一下说,应该是没有的。他转头问我,你有过吗?
嗯,我太有了。我不仅自己体会过,而且见过太多人穷到真的吃了上顿愁下顿。我说我小时候真的是学费都交不起,厚着脸皮去上学。我说完这话时,周围空气都安静了,我心里哈哈一笑,估计把他们两个九零后小青年给说懵了。
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就是这么大,大到我们彼此无法想象对方到底如何从出生走向的成年。虽然我们都会经历怀疑人生到底有何意义的阶段,可在物质生活上却完全是因为不同的境况而产生出的意义的质疑。
小伙子问我是不是农村里每个孩子都是像电视上演的那样,非常自觉的学习,非常刻苦的读书。我笑着说,不是这样的,跟我一起长大的同龄人里读书读到超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大概百分之十。可以说寥寥无几了。不仅如此,他们的下一代中又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如此。
自觉与否,刻苦与否,从来都不是贫穷就会激起斗志的。大部分时候,贫穷带来的是麻木和不抵抗。我大概是做了些微的抵抗,所以一直读着书,如今远离家乡,在这座城市里定了居。当然,我还是会担心钱不够花,还是会愁房贷还不起。
但是我想,不出意外,我应该不会再体会穷到揭不开锅的感受了。但是,那种曾经穷过的感觉,我却真的不会忘记。我竟然开始理解为什么那些老人们,尤其是过去吃过苦头的老人们,为什么会很容易脱口而出,我们那时候啊吃草根树皮的。
我猜都是因为那些苦真的刻进了身体,不自觉就会从记忆深处跑出来让人心生感慨。
现在的我,带孩子去看电影,逛游乐场,读绘本时,也会想起自己欠缴学费而红着脸去学校,一碗糙米饭只有一盆咸菜的日子。
我这是忆苦思甜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