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钟寺的布局和诸多大钟还历历在目,但怎么也想不起当时自己着装如何,再细想也丝毫记不起是何时到访大钟寺,查阅照片,才惊讶时间恰好过去半年。为什么选择大钟寺呢?明显是被永乐大钟所吸引。
我是5月7号一个人晃荡去的大钟寺,那时候手中还没有博物馆通票。可能因为需要购票的缘故,也可能是感兴趣的人不多,参观的人并不多。第一个引起我注意的是一位慈祥的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她独自坐在山门中,一边听着广播中回荡的钟声,一边和零零散散的游人交谈几句。内容大多是过去的觉生寺和永乐大钟,多听几刻轻易得知老太太因为住的近,是这里的常客,这次是带自己住家保姆过来逛逛。走过山门,脑海里只剩下那句“闻声数十里,其声谹谹,时远时近,有异它钟”,对永乐大钟更是好奇。无奈按照布局指示,它被安置在最后面。
今昔对比既然是大钟寺,里面全部都是钟。中国历史号称上下五前年,而古钟历史距今也有五六千年历史。从早起的陶铃,到青铜编钟,再到现在我们熟识的梵钟,古钟文化源远流长,代代传承。
站在一眼望不到头的展厅,环顾周身琳琅满目行色各异大小不一的青铜钟,眼见着其他游人都由同伴拍照留影,自己心也痒痒,可惜自己是独行,游人又很少,很难找到合适的机会开口请别人帮忙。在我放弃拍照认真研究南方钟和北方钟有何具体不同时,一位时髦的大姐走过来请我帮其拍照,于是我们一拍即合,互拍起来。当我们心满意足的看着各自的照片准备分别之时,展厅的管理员大姐突然走上前来。我第一反应心想难道展厅禁止拍照?不对呀,大家都在拍。这位大姐用低沉的声音告诉我们,你们最好把照片给删了,喜欢哪个钟可以多看看也可以单独给钟拍个照,不要和钟合照。一听大姐的口气,我瞬间明白了,这是温馨提示呀。大姐继续热心的神秘的告诉我们:原来我也不信这些,就是来到这里上班之后不得不信了。听完这些肺腑之言,我和那位时髦大姐不约而同的连连点头致谢,同时各自利索的删除照片——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种看过大大小小的展厅,仿佛是顺着历史的长河直流而下,终于来到永乐大钟面前。尽管提前已经多次看过它的文字讲解,对其重量、大小、高度甚至满身的铭文也有所了解,可在亲眼看到的那一刻仍旧震撼十足。为了对冲这种震撼,只能不停地各个角度拍,时不时还和管理员聊上几句。在大殿左右站立可以清晰的看到撞击点,就很好奇现在是否还会撞起。管理员热心告知:当然会,每年的除夕永乐大钟仍会被会敲响。永乐大钟被敲响的方式很独特——先紧敲18下,慢敲18下,然后不紧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复两遍,共108下——佛教认为人生有108种烦恼,钟鸣108响,以尽除人间烦恼——多么宏伟的目标。
永乐大钟从永乐大钟自身来件,有“五绝”。一绝为形大量重,历史悠久。高6.75米,重约46吨,至今有600余年。二绝为铭文字数为世界之最——钟身内外刻满经文,共约23万字,其中梵文5000余字。三绝为音响奇妙优美。专家测试,其振动频率与音乐的标准频率相同或相似,轻击重击各有特色,尾音长达2分钟以上。四绝为科学的力学结构。其穿钉很小,却恰恰在其能承受四十多吨的剪应力范围之内。五绝则是高超的铸造工艺。大钟上下部位的成份均匀一致,各元素组合配比使得大钟不仅抗拉强度达最高值,声学性能也达到最佳状态。
这些信息不仅可以从大钟寺的语音讲解中了解,也可以从来这里做讲学视频的小朋友口中得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能人巧匠功不可没。
阿淼写于2023年11月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