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我不再迷茫。两年来的阅读和写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文本解读能力。
以前,只要上公开课,就先在网上找名家课例,把名师们的教学设计照搬下来,为己所用,效果往往差强人意,我忽略了学情。只要轮到我讲公开课,内心就产生畏惧感,因为自己设计不出有新意的课堂。
上周又轮到我讲公开课,本册书只剩下《蝉》、《梦回繁华》两篇说明文,决定讲《梦回繁华》一课。我结合课后提示反复读课文,找教学设计的灵感。教学设计要遵循“一课一得”的原则,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一个知识点。这篇说明文与本单元其它三篇的不同之处是大量使用四字词语,语言典雅而又有韵味。还运用了打比方、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化静为动,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生动的场景。
根据以上理解我就设计了两个教学目标:1、细读文段,关注表达,探究言语智慧。2、回归画作,审视长卷,体悟历史内涵。环节一让学生研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把画面说明得生动、形象?环节二把图中的画面说明出来,同桌互相评价(PPT出示《清明上河图》的一节画面)环节三题目是《梦回繁华》,为什么不是《清明上河图》?三个环节呈阶梯状,层层深入,让学生学有所得。不过上课时出现了不少的漏洞,还有很多细节没有关注到,但值得欣慰的是自己找到了设计课堂的灵感和方法。
今后,每学期,我都要尝试着研读和精心备三至五节课,以此来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上出具有自己风格的课堂,是我的愿景。
2020年,我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一一张爱敏工作室。我们一群喜爱读书、渴望成长、热爱教育工作的人汇聚在一起,在张爱敏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读、写、研、悟,抱团取暖,携手共进,“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希望在所热爱的教育工作中越走越远,越走越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