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最后一天,给自己全年进行个总结,工作上的总结已经提交,还需要自己对自己进行一个复盘, 尤其是思想和认知上的转变。
如果没有记录,当回看这一年的时候,记忆是非常模糊的,这也是写作的意义,当再过几年回看现在的时候,能够了解到此时此刻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所思所求。
我发现人到中年特别喜欢用“觉醒”这个词来形容某一瞬间的顿悟,来体现它的重要性,但其实这些顿悟近几年内发生了很多次,可能是阅读到某本书,或者听到某个大佬的传记,或者生活工作中某个事件,突然就顿悟了,觉得自己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这些变化仍然停留在认知层面,距离真正的改变还很远。但,仍然值得将这些“觉醒”“顿悟”,总结提炼,以便未来再次迭代。
今年下半年,把放弃很久的晨间写作、阅读、每日反思以及做工作日志和计划的习惯又恢复过来了。当初为什么做着做着会放弃呢?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价值或回报:比如涨粉丝、变现、升职等。
现在为什么又开始写作、反思了呢?因为,我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了,有些事情对自己来说,并不直接产生价值,需要由内而外进行转换,也就是说外在的目的不能作为直接目标去追求,争而不争,求而不求,看似悖论,其实是一种更大格局的智慧:先做好内部掌控,再去影响外部世界,而这些是做好内部掌控最好的工具。
第一,接纳
我们现代人面临的最大危机其实就是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对更好自己、完美自己的追求,但,是人就会有不足,而改变自己的第一步就是先接纳自己的不足,看似一个悖论——因为对自己不满意,所以想改变,而要想改变,首先要接纳当下不那么让自己满意的自己。
但其实,接纳自己本质上,就是自己要从内心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阴暗面的存在,尤其是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紧张、局促、不安、嫉妒、尴尬、羞愧、自卑等。
当我们接纳的时候,这些缺点或者不足,就会变成特点,甚至能转变成特长。
那么,怎么才叫接纳呢?表达出来。
接纳自己的不足,其实就敢于展示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刻意地掩饰或者隐藏。
比如,当我们接纳自己的紧张时,反而紧张消除了,而越是刻意地掩饰自己的紧张,反而会更加紧张。
举个例子:每次上台讲课都非常紧张和焦虑,那么上台的时候就说出来,告诉观众:我有一个毛病,公众表达会非常焦虑,只要看到观众有人讲悄悄话我就会想是不是我讲错了?只要看到有人刷手机,我就会想是不是讲得太无聊了?这些想法会让我出汗、发抖、大脑一片空白,导致后面讲不下去……
表达出来,其实就是接纳了自己这个特点,观众看到我们接纳了自己的“毛病”,就不会认为这是一个“毛病”了。
有句话叫:你自己觉得不尴尬,就没有人会尴尬。
别人看到我们对自身的环境、交谈或其他局限感到不安时,也会跟着尴尬和紧张,但,当我们直接说出自己此刻有点尴尬,有点紧张的时候,对方立马也会跟着释怀。
所以,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接纳程度。
其实,写作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表达方式,写作的过程,是自我对话的过程,而又因为文字需要逻辑,逻辑越顺,内心越自洽。
写作的过程,也是与潜意识沟通、实现小我与真我融合,打造内在秩序,接纳真实自我的过程。秩序,意味着控制感,安全感。
人一生追求的其实就是内在秩序的稳定和强大。
尤其是我们现代人,每天摄入的资讯不计其数,包罗万象但良莠不齐。很容易增加我们的精神内耗,扰乱内在秩序,导致大脑产生很多模糊,没有头绪,甚至矛盾的信息和价值观。
建立内在秩序,就是打造强大的心态,稳固内在自我。
不因外接讯息而扰动,不被他人情绪所牵绕。内在秩序越稳固,慌乱越少,心态也就越沉稳冷静。……
一开始,我内心也隐隐担忧,这样会不会导致自我放纵,失去追求更好自己、更好生活的激情。但,通过2022年的阅读和思考,尤其是对《心流》《五种时间》《认知驱动》等书籍的研读,终于明白,所谓更好的自己,一定是先向内求,内圣则外王,更好的自己首先是内在秩序更加稳固的自己,是能够接纳自己所有特点的自己。
所以, 2022年,第一个关键词就是接纳自己,无论什么事情, 什么困惑,什么矛盾我都可以通过写作和反思找到内在秩序的平衡点,接纳自己的不足和过失,与过去和解,然后才能专注当下。
第二、专注
今年我对专注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开始我觉得,做事的时候集中精力,不受外界诱惑,长时间做一件事或者一个专业,就是专注。但显然,还是太肤浅了。
首先,宏观上,做什么事,把什么作为目标?
就难倒了很多人。没有目标如何专注呢?目标的背后是价值观,体现了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成为什么样的人,将哪个专业作为自己的人生终极目标,其实存在很大的盲目和运气。想要非常理性地做出选择,基本又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一直尝试各种生活方式。
所以,想通过找到人生终极目标,然后再ALL IN,那么可能我们永远都找不到目标。
怎么办?没有终极目标,如何才能专注?
首先,可以在时间上,给自己三年五年的限制,如果是选择阅读一本书或者学习一项技能可以让期间更短。
没必要用一生去做赌注,也没必要觉得认定了一件事,就一辈子走下去。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可以思考下自己2023年一年的目标。
其次,不要把目标定在完成这件事情的结果上。
比如,我要通过提升写作能力获得升职的机会。而是要把目标设置为爱上这件事本身。
比如,我不断学习写作技巧,目的就是让自己爱上写作,更擅长写作。这也是《心流:最佳人生体验》中提到的,把目标定在过程上,而不是结果上。
做一件事情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爱上这件事,这才是专注的本质。这不是鸡汤,这是把事情做好的唯一心法。
如果发现自己做这件事,并没有让自己更爱这件事,反而越做越讨厌做,那么就要立刻停下来调整做事的方法,反思这件事的目标。
我有一个很典型的反面案例:去年报名参加了流利说英语,每天半个小时,坚持6个月返还学费。自己非常痛苦地坚持了6个月,返还学费的那天直接卸载了APP,想着再也不用痛苦地折磨自己了。为什么?因为每天跟读学习的时候,我想的都是尽快完成打卡任务,早点收回学费。一心盯着结果,过程就会变得非常痛苦,过程痛苦也就不可能让自己爱上这件事,强制做自己不爱的事情,也就不可能专注。
所以,专注过程就是目标,爱上这件事本身就是做这件事的目标,这是我今年的第二大顿悟。
比如,阅读的目标就是爱上阅读的过程。
如果阅读是为了读完,那么你就会急躁,迫不及待地想读完,阅读中,就会不断地拷问:怎么还有那么厚?是不是读得太慢了?急躁,反而影响了对文字的理解,理解不了更加会导致失去阅读兴趣。
如果阅读是为了提升自己,那你就会经常失望,选书的时候纠结,阅读时也会不断地拷问自己是不是在浪费时间,是不是应该去读更有价值的文章。
如果阅读是为了有收获,写读书笔记,知识变现,那你会更加难受,提不出更好的观点怎么办?找不到切入的角度怎么办?写的东西没人点赞怎么办?……
而如果你阅读的目的是让自己爱上阅读的过程,那么你在阅读的时候,会更加享受,读到的文字,跟自己的阅历契合时,就停下来,不急不躁,思考关联;阅读的时候,大脑冒出了许多其他想法,那就暂停一下,记下来,继续阅读,我们会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够沉浸其中,自得其乐。
同样,如果你爬山的目的是到达山顶,那么只能收获登顶那一刻的欢悦,留给潜意识的却是一路上的艰辛和难受的记忆。
跑步健身亦是如此,我们的目标应该是爱上健身中燃烧卡路里的过程,而不是为了减肥,身材更加好看。
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各种咨询整合关联融合,让逻辑更加通畅,内心自洽,而不是为了完成打卡交差。
工作的目的不要定在年底绩效,评先评优,升职加薪,而应该定在喜欢上工作中的深度思考,创作创造。……
所以,专注的本质是爱上做这件事的过程,而不是结束时的一鸣惊人。
第三,自信
自信是每个人都渴望达到的一种状态,
但,什么是自信?
每个人却有不同的理解。
比如:
有人认为自信是一种在人际关系中,更有吸引力、更有影响力,更有气场、更有勇气的状态。
有人觉得自信就是我相信我这个人,只要能够沉下心来,排除一切干扰,不受外界影响,内心一片空明不忧未来不思过往,心在当下身心合一,就能发挥出我在这件事情上的天赋极限。
无论是更有影响力,还是发挥出自己的天赋,从而成事,都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如何判定?
评价标准是什么?
如何判定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如何知道自己更有气场和影响力?……
我们经常说三流的企业做服务,二流的企业做产品,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对我们个人也是如此,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内在评价标准。
个人的行事标准就是价值观,就是《原则》,有标准有原则,就是有自信。
因为标准和原则,能让自己精神世界里无数迷惑甚至自相矛盾的小我达成共识,形成稳固的内在秩序,不受外界标准干扰,各种思想统一,降低内耗,做事的专注度更高,能量更大。
所以,自信与自我的接纳程度,与内在秩序的稳固程度以及专注程度密切相关。
比如,我们经常说要成长,要进步,那么如何判断自己进步没有?
我的原则是:
阅读的时候,不用追求看完,而是要追求,看的过程中,自我关联,输出属于自己的知识卡片,有触动有关联就是进步。
写作的时候,首先要自己满意,写出真实感觉,探索内心深处的想法,自我认知疆域得到了扩展,内心模糊的认知有一种被照亮的感觉,有一种喜悦就是进步;或者打造了一个新秩序,大脑中散落在不同角落,甚至潜意识深处的资讯、信息、知识点,被串起来了,这种创造就是进步。
公众表达时,情绪管理方面,更有觉知力,能够监控到自己的情绪,反思自己,就是进步。
举个例子,前阵子召开线上专家评审会时,我主持,是称呼各位“专家”,还是各位“大佬”?如何称呼我内心有了纠结,专家吧太不够亲切,大佬吧有点不正经,导致说话的语气有点漂浮,不够坚定,最终说出:请各位老总……说出的那一刹,想起老总的称呼是不是有点官僚?虽然很快就过去了,但这种纠结,导致了内心的慌张,事后反思,无论自己怎么称呼,只要铿锵有力,大家都会接受。这种小事情,大家的态度反应,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内心的坚定程度,我们表现得越自然,别人就会越觉得自然。
……无论别人的标准是什么,我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评价和标准,有自己的原则,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我都坚信这是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种不依赖外界的信念,就是自信。
当然,这种自信的状态,并不是时时都能拥有,我们还是会有很多的自我怀疑和困惑,怯懦和自责,这需要我们结合每日反思进行“刻意练习”,
这也是我2022年一直在做的事情,围绕心态的修炼,价值观的打磨、内在标准确立进行每日反思,这个过程可能还需要持续很多年,久久为功。
小 结
总之,2022年开始认识到,一切外在的追求都需要先加强自我的内在修炼,内心强大,才能真正地强大,内圣外王。所以,围绕如何接纳自己,摆脱过去的纠扰,让自己有更多的心力专注当下,发挥自己在做事的天赋极致,打磨自己的评价标准和原则……是我每天修炼的功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