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一天,某重点理工大学的一位研究生跳楼自杀,他在遗书中写道:这世界一直在教我们成功,却没人教我们接受平庸。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中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紧迫感和无形的压力,抑郁症患者不断增加,自杀案例屡见不鲜。许多人对他们并不了解,并且还有一些误解,其实他们是病人,他们的内心焦灼、痛苦、煎熬着,他们在黑暗的洞底,渴望着一丝光亮。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并且的话,是可能伴有一些自杀观念,甚至行为的了。
普通人对抑郁症患者有着些许的不理解,许多人不相信有抑郁症这种东西,不相信抑郁症患者都很忧伤,以为这只是无能者的懦弱表现和逃避的借口。其实,抑郁症是一种病,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要自杀?有没有治愈的可能?《黑暗中的光 抑郁康复者的66封来信》中,就就给出了答案。

这本书的两位主编就是抑郁症康复者;这是一本由66位抑郁症康复者的书信组成的书;这本书是抑郁症患者抵御全部压抑、沮丧的一剂良药;也是一本拯救生命的书。
66位康复者遍布世界各地,有男人也有女人,有老人也有中青年,他们都是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抑郁带来的痛苦。书信中,他们对病情的描述为恐惧和焦虑挥之不去,无法思考,无法与周围的人交往,一边在无助的时候想自杀,一边又在深深地对自杀产生着恐惧。他们把这场病情形容为惊涛骇浪、黑暗无边,麻木得像一根木头,全身每一个细胞好像都受伤了,药物好像只产生副作用且改善不了什么,生活支离破碎,并且一筹莫展,要伸手收拾生活的残片无异于水中捞月。这一切,太痛苦了。
他们除了描述抑郁症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之外,还分享了自己是如何走出抑郁症,包括深呼吸、做公益、做人生规划、健身、要有耐心,有信心面对未来,可以接纳自己。
“不管你在洞中待了多久,不管洞有多深,也不管爬出来的希望有多渺茫,你还是能爬出来,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就算你不相信身体会重新暖和起来,也要试着对自己温柔一点。”
“抑郁症患者的康复过程好比小草的生长,也就是说,要日积月累。你没见过小草长高吧,但它确实在长高。”
“要学会爱自己、欣赏自己、接受改变、拥抱改变、特立独行也无所谓。”
“健身有益,好好睡觉,少喝酒,动笔记点东西,和身边的人聊聊天,需要时要寻求帮助,相信长夜将明,来日可期。”
“幸福不是唾手可得的东西,但生活中处处都有小确幸,细细品味吧。”
从这些抑郁症康复者的字里行间里,我们看到了疾病给他们带来的痛苦,同时,他们勇于与抑郁症作斗争,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长途跋涉,但他们依然相信明天的太阳会更好,依然乐观地对待自己,对待明天。他们坚信痛苦还有另一面,他们努力地尝试改变自己,学会接受并善待自己,欣赏自己一路走来获得的进步。康复以后他们发现一种奇怪的感觉,经历后感觉自己更有活力了,更敏感和成熟了,清楚什么才是重要的事并专注于此,还从中学会了敞开心胸、善待他人,关心朋友和亲人,互相支持,全心去爱。他们经历了一次凤凰涅槃,使自己的人生得到了一次升华。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这些抑郁症康复者,在某种意义上,要比正常人还要坚强,还要勇敢,乐观,清醒,对未来充满希望。我感觉这并不是抑郁症患者的专用书籍,作为正常人,也应该看一看。每逢人生低谷,或者有负面情绪的时候,这本书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给这本书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