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哭泣都是孩子的成长
哭与笑一样,也是一种情绪的表现,这是一种“原生”的能力,严格来说,“哭”其实比“笑”发育得更早。初生婴儿在饥饿、疼痛、尿布潮湿或有其他不适时,就张嘴啼哭。这是婴儿特有的语言,通过“哭”来告知自己的需求,寻求帮助。这个时候孩子是处于全能感时期,他会认为自己是“全能的”,哭能控制一切。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哭”往往掺杂了更为复杂的因素,他发现世界好像不是他想象中围绕他转动,有很多原则不能打破,有很多规则不能逾越。当他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或遇到不高兴、不舒服的事情时,孩子就用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哭是情绪的一种,而情绪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孩子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掌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次的情绪体验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悲伤哭泣也许是面对挫折的开始,也是接受“自己是有限的”的过程,当孩子遭遇不如意,这是他学习体验挫折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哭对他来说是一种释放,让孩子能够面对自己的弱小,进而逐渐能接受现实,他的内心会得到锻炼,逐渐变得真正强大。
爱孩子是允许孩子哭泣
孩子哭,大多数父母都会坐立不安,焦虑纠结,难以接受,所以千方百计想让孩子停止哭,但其实,一再压抑孩子的情绪不让他哭,会给他带来很多危害:内心恐慌,失去安全感,变得退缩、封闭。情绪越积越多,到了hold不住的那一刻,可能会以父母不可预知的更具破坏力的方式爆发。
从父母身上学到同样粗暴的处理情绪的办法,对他人及自身情绪缺乏了解,无法敏锐地察觉他人感受,或漠视他人的感受。迫于压力,在父母面前表现得很隐忍,试图以此搏得父母欢心。一旦脱离父母,遇到合适的机会,则将负面情绪发泄到比自己弱小的对象身上。如攻击小伙伴,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面前表现得蛮横不讲理等。压抑自己的情绪,习惯以“刚强”的假面具示人。当遭遇无法承受的挫折时,反而更缺乏韧性。所以接纳孩子的情绪,给孩子释放坏情绪的机会。
接纳而后释放通常比维持表面上的欢笑更能给人实在的力量感和安全感。比起只想看孩子笑脸而一再制止孩子哭泣,允许孩子哭泣是爱孩子更正确的打开方式。
孩子哭时该怎么做?
当然,允许孩子哭绝不是对孩子不理不睬或者被孩子的哭声所控制。孩子嚎啕大哭,该怎么办呢?用大大的拥抱安慰他吧。拥抱代表的是“我懂”。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哭闹的时候,越是制止哭得越厉害,这是孩子不被理解的一种宣泄。但当孩子被拥抱,他的不开心被理解,他的不满得到安慰,自然慢慢就平静下来。
除了拥抱之外,给孩子建立一个发泄墙或情绪角;让孩子胡乱涂鸦;跟孩子把不开心画在纸上,做成飞机飞出去……都是可行的办法,唯独别跟孩子说那句“别哭”。
父母总是希望每天都见到孩子灿烂的笑脸,然而,人生不总是只有笑脸,幸福也不意味着拒绝哭泣。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哭出来,是孩子完整情绪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一课。因为哭出来,情绪才得以发泄,内心才更有力量。所以,当孩子哭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温柔地说一句:孩子,我懂,想哭就哭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