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你的孩子不是淘气,是聪明

你的孩子不是淘气,是聪明

作者: 魔鬼小女 | 来源:发表于2022-07-24 15:56 被阅读0次

    明明孩子们都在认真地生活,我们却认为他们不过都是在玩耍。

    明明孩子们都在全心爱我们,我们却以为大人们远比他们付出得多。

    明明孩子们大部分在以仁爱和智慧相处,我们却把大人们所谓的“精明”强加于他们。

    这,可能是我们很多作为父母的教育通病。

    但是,在这里要说的是,我们不能以这种有偏差的教育方式来责备作为父母的人,因为每一个家庭的努力和付出大部分还是为了孩子。我向大家讲解的这本书,是为了让更多的家长通过这本书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尽可能地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

    我在开始先不给大家开题讲《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我先来给大家展示几个头衔:日本著名作家、NHK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畅销书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社会福利法人小豆豆基金"理事长、"社会福利法人小步的箱子"理事、"日本文学俱乐部"会员、"世界自然保护基金"日本理事、"岩崎画册美术馆"馆长。

    相信很多人看了以上的这些头衔,心中都不免会想:哇!真的很了不起!这个人怎么那么优秀,平常一个人只要拥有以上的一个头衔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以上的这些头衔都是一个人拥有的,那么他(她)一定会非常聪明,而且应该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是个人人喜爱的优秀的孩子吧?

    那在我要是告诉大家,这么多头衔确实是一个人拥有的,而且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女性作家拥有的头衔。而这位女性一开始并不是大人们所认为的一个乖巧懂事,聪明伶俐的孩子。恰恰相反,她孩童时代是一个让老师头疼,家长为难的孩子。

    今天这本《窗边的小豆豆》就是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对自己年幼时候的一些生活和学习的故事的讲述。

    年纪幼小的豆豆同学刚上一年级没多久,就被学校给劝退了,于是就出现了本书开篇的一幕:小女孩被母亲拉着手进了车站,要往新学校去面试。这个小女孩就是老师眼里“古里古怪”而且还特别淘气的小豆豆。

    当然,小豆豆这时候只是心里稍微有那么一点被学校的老师隔离的感觉,但是就是这点感觉也被眼前的车站的工作人员的售票箱给打散了。于是在她努力请求工作人员叔叔让她把票保留而受到拒绝时候,反而心生向往地说道:“等我长大了,也要当个售票员!”

    年轻的母亲心里倒是对女儿的想法一点也不稀奇,而且惯以为常,还问了女儿不是原来要说做间谍的吗?

    小豆豆的母亲有些焦急,也有些对孩子的天真的想法心不在焉。她在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因为跟别的孩子不一样而不被新学校接受。她的女儿小豆豆被老师描述为搅和的“整个班级不得安宁”。

    那么小豆豆究竟都在上学期间做了什么事儿呢?

    一开始,小豆豆上课期间,发现新书桌跟家里的桌子抽屉不一样。家里的是抽拉的,而学校里的书桌是从上面打开盖子的。据老师的描述是这样的:“把笔记本、铅笔盒、教科书统统塞进桌斗里,然后再一样一样地取出来。譬如听写的时候吧!府上的小姐首先把桌盖打开,把笔记本拿出来。紧接着就‘吧嗒’一声飞快地把桌盖盖上。接着又马上打开,把头钻进去,从铅笔盒里拿出写‘a’字的铅笔,再急忙关上,然后动笔写‘a’字。然而,她没写好,或者写错了。于是又把桌盖打开,把头钻进去取出橡皮,再关上桌盖,马上匆匆忙忙地用橡皮去擦,接着又以惊人的速度打开桌盖把橡皮放进去,再盖好桌盖。可是,她又马上打开了。我一看,原来只写了一个‘a’字,就把所有的文具一件一件地收进桌斗里去了。先收铅笔,关上,再打开,再把笔记本放进去……,就这样折腾来折腾去。而且当写第二个字母‘i’字时,又是从笔记本开始,铅笔,橡皮……,每当这时候,眼前就是开书桌,关书桌,令人眼花缭乱。”

    以上就是老师的原话,老师形容小豆豆的速度让她“简直弄得我目不暇接”。

    这还不算是糟糕的,让老师还头疼的是,小豆豆居然站在教室窗口处,喊过窗口外面的广告宣传员到窗口处,给大家表演节目。老师看着学生们和表演者都那么起兴,就耐着性子等待他们结束,结果发现小豆豆居然连课也不上了,就在窗口处一直等着下一个广告宣传员经过。

    正当小豆豆的母亲听着老师的抱怨快要差不多的时候,心想着已经够是头疼和尴尬的了,没成想老师还有话。原来是自家女儿没等来广告宣传员,却是等来了教师屋檐下的小燕子,于是就跟小燕子愉快地大声交流起来......

    相信每一位看到以上做法的人都觉得,这要是自家的孩子,那可不得着急死。实际上,小豆豆是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母亲乃至外祖母外祖父都是有知识和教养的人。母亲是作家,父亲是小提琴家,舅舅伯伯等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而且,小豆豆的长辈们也经常接触思想文化开放的国外人士,小豆豆的长辈们对自己的孩子实行的并不是刻板管教方式。但是对于小豆豆如此不管不顾的行径,甚至影响到了师生教学,小豆豆的母亲依然是对自己的女儿很紧张,生怕没有学校接受自己的女儿。

    幸好,自己的女儿在一路去新学校的路上并没见得有多伤心。幸好,小豆豆的母亲把小豆豆送进了一所非常适合自己孩子的“古怪学校”。

    讲到这里,我先给大家穿插一个中国教育界的一个案例。

    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曾经有一个非常打动家长心灵的节目--《小人国》,这个节目获得了四川电视节国际最佳长纪录片“金熊猫”大奖。这是一个幼儿园的纪录片,而幼儿园的园长就是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李跃儿老师。

    李跃儿老师最受教育界认可的一句话就是“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深深思考一下,我们的孩子们才是那主要的成长体,那鞋子只不过是辅助体,可我们家长们到头来把需求和责任都依附在了”鞋子“上。

    我们太多人知道《灰姑娘》的故事,都在嘲笑灰姑娘的母亲和她的两个亲生女儿那么傻,要把自己的脚削去一块,好去配那只不属于自己的水晶鞋。但是大人们总是觉得那是孩子们的童话,《灰姑娘》是孩子们的记忆陪伴,却不知道很多童话故事本就是冲着大人们而来。

    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是有很多是老祖宗们早已经立下的规矩,也有很多是跟着时代的进步无形里衍生出的无数的条条框框,我们把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削削剪剪”,最终成为了我们认为的样子,或者甚至是我们家长不愿意看到的样子。

    记得《小人国》里一个特别强势的男孩子,个头儿大爱动粗,什么事儿都强横,爱管教别人,不服他的孩子就挨揍。当然中间一个又一个的家长过来抱怨,让大李老师把那个孩子给劝退。大李老师没有这样做。

    大李老师首先肯定了这个爱动武力的孩子的优点,男孩子特性强,这在越来越被娇生惯养的男孩子们面前,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其次,这个孩子领导能力强,也爱乐于助人,只是沟通欠缺。后来经过大李老师和其他的老师的耐心正确地引导,终于这个男孩子不仅成为了孩子们心悦诚服的领导者,还跟同学们打成一片。在后来的跟踪专访中,我们了解到这个原本有可能被大家孤立,被定性为顽皮的男孩子2016年代表中国,出征世界橄榄球青年锦标赛。

    通过后来一些跟进的纪录片,我们可以看到从李跃儿老师幼儿园毕业的孩子们都很自信,在生活和学习上,与师生相处上都很有主见性,懂礼貌,而且自我价值体现也比一般孩子完美。这些被大李老师称为“我的孩子”的孩子们,都是来自大李老师创办的国内属于独特理念的幼儿园--巴学园。

    巴学园,也是小豆豆将要进入的新小学的名字。

    小豆豆时期的巴学园,是校长小林宗作先生专门为儿童教育游历欧洲后,回来创建的一所独特的学校。小豆豆和母亲初次见到把学院的时候,连学校门牌都歪斜地挂在门上,显然是被风吹的。但是小豆豆却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因为,学校里根本没有正经的校舍,而是一排启用的电车来当作教室。电车教室让天马行空的小豆豆一下子爱上了这所“稀奇古怪”的学校。

    巴学园的校长在第一次见到小豆豆时,整整听了小豆豆四个多小时的说话。四个多小时过去了,小豆豆的母亲忐忑的心终于放下了,小豆豆被这所学校录取了,而且看起来小豆豆还喜欢得不行。

    新学校里没有太多规矩,实际上是几乎没有规矩。孩子们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也没有固定的座位,谁喜欢坐哪儿就直接坐哪儿。饭菜时校长专门嘱咐家长们做成“山里的”和“海里的”,其实就是陆地上的食物和水里的食物。如果那个孩子缺少“山里的”或者“海里的”,校长夫人就端着自己做的食物给孩子们添加饭菜。

    整个巴学园学校的气氛祥和,平等而且开放。校长和老师不主动给孩子们立规矩,但是却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自力更生,勇于担当。

    记得书中“最有味道”的是这段描写:接下来小豆豆就大干起来了。就是说,把勺子伸进粪池里开始往外掏粪了。起初,只是掏钱包可能落下去的那一块地方,但由于里面又深又暗,再加上上面是用三个门隔开的厕所,下面共用一个粪池,所以面积相当大。而且如果把头往里探得过深的话,就有可能掉进去,她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只管往外掏,掏出来的东西都堆在了洞口周围。不用说,每掏一勺小豆豆都要检查一遍,看钱包是否掺在里面。每次都以为“这下有了吧”,可是,不知躲到哪里去了,钱包就是不往勺子里来。就在这时,传来了上课的铃声。

    我们可以看得出,小豆豆确实是在用一个勺子,专心地在一个粪坑里掏挖着自己的钱包。从这些字里行间里,我们已经很难用想象“闻到”实在难闻的气息,而是仿佛真的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儿在一个粪坑边,专心致志地掏着粪,找自己的母亲为自己做的好看的钱包。

    那么小林校长怎么做的呢?我们来看下两段描述。

    校长看到小豆豆正在掏粪,就问:“你在干什么哪?”小豆豆连住手的工夫都舍不得,一边往下探勺子一边答道:“钱包掉进去了。”“是吗?”只说了这么两个字,校长就反背着双手像平时散步似的不知朝哪儿走开了。

    又过了一会儿,钱包还是没有找到。那粪堆却像小山一个劲地增高。这时校长又路过这里,问道:“有了吗?”满身汗水、满脸通红的小豆豆站在小山中间答了声:“没有。”校长把脸靠近小豆豆的面颊,以朋友般的口气说:“干完了要把它们都送回原处去哟!”说完了又和刚才一样,往别处去了。

    显然,校长很尊重小豆豆眼前的工作和努力,既没有抱怨,也没有帮助,只是轻描淡写地让小豆豆知道”干完了要把它们都送回原处”。

    这样的场景于我们今天而言是很难在我们身边的家长们中间看到的。别说是粪坑了,就连是稍微脏一些的污水,很多的家长也会大呼小叫,连忙把自己孩子扯开然后帮着洗洗涮涮,再把孩子弄得乱七八糟的东西亲自给规整好了去。而且我们还很熟悉的场景就是,就是这些凡事都一边责备孩子,一边为孩子所有事情亲力亲为的家长们,在孩子们长大了以后却无休无止地抱怨孩子这也懒惰,那也不成事。

    记得有一个新闻报道,说是一个大学高才生儿子毕业之后就把自己关在一个屋子里,很少出门不说,每个月还就靠着母亲账户上的两千来块钱度日。当初报道出来的时候,大家众说纷纭,基本上还都是偏向于责备不孝的啃老儿子,可是有谁能体味到,当初为了能让孩子全心全意读书这位老母亲几十年如一日照顾孩子的辛苦。可是最终换来的是什么?是孩子的生活上的不能自理,社会交往的恐惧。

    泰明同学是小儿麻痹症儿童,要说校长的伟大,更多地体现在了这里以及后来的校运动会上。小林校长嘱咐学校游泳不必穿泳衣,于是除了少部分家长给孩子带了泳衣之外,大家都是光着,结果那些带泳衣的也就不穿了。

    大家在泳池里尽情玩耍打闹,自由自在,却没有一个人特别注意泰明同学小儿麻痹症身体。而泰明同学,也没有觉得自己不正常。

    同样是孩子,同样是人,同样也就没有任何资格去评判谁是不好的,谁是好的。小林校长给了泰明同学社会上给不了的平等和自信。

    校长的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

    “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的。”

    有一天小豆豆说:“我要让泰明同学爬到我那棵树上去!”

    可是泰明就连平日里走路快了都费劲得很,说要能爬树,那是家长们从来不敢想的。可是两个孩子做到了。在做了各种努力之后,泰明还是不能从双面梯子上爬到小豆豆的书上,于是小豆豆的回忆里是这样说的:

    接下来,一直到泰明同学登上这四脚梯子的最上面为止,究竟用了多少时间,他们俩也不知道。在夏日阳光的暴晒下,二人脑海里别的什么念头也没有了。一心只想着泰明同学能爬到梯子顶上就是胜利。小豆豆钻到泰明的胯下,双手抱住他的腿,用头顶着泰明的屁股帮他往上爬。泰明也使出浑身力气拼命往上攀,最后终于登上了梯子的最高处。于是,泰明同学就脸朝下趴到四脚梯子最上面的宽木板上,小豆豆直起身站到树杈上,开始用力地往树上拉。这个时候,若是有哪个大人看到了,肯定会惊叫起来的。他们俩的动作实在太危险了。不过,泰明同学已经一切都听凭小豆豆安排了。而小豆豆这时也早把生命置之度外了。她用自己的小手紧紧抓住泰明的手,使尽全身力气拼命往树上拉。

    当然,最后两个孩子成功了。泰明也感受到了他可能一辈子也感受不到的“树上的风景”。

    我们总是习惯于在孩子小时候以“爱”为借口,拼命地为孩子遮挡所有的艰辛,把孩子放在最温暖舒适的地方。等到孩子大了,想要飞翔的时候,却不知道怎么去张开翅膀。

    书中还有一段描述高桥的段落,而这段文字中作者发出的感慨,相信每一个人都会不由得发出赞同之音。

    “人类的生活中总是有很大一部分的不幸来自人类相互的压力,但是如果是从一开始对幼儿教育就以人文关怀,以人格为上,那么人间恐怕就没有那么多“人间地狱”这个声音了。

    所谓“人间地狱”,其实莫不都是人给人的地狱。

    高桥同学身体哪里都是短小的,小小的身躯背上书包的话,整个书包就盖过了身体。当高桥摇摇晃晃精神饱满地坐下来时,小豆豆就赶紧坐在了他的身边。因为小豆豆觉得“要是和高桥同学分开坐,就太不应该了。”就这样,小豆豆和高桥同学也成了好伙伴。

    人,长大后就会体味到,自己越是自我坚强,总有一丝冰冷和孤独相伴。如有一人对自己报以温暖,那人间真的就是天堂。

    生活在人类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长大以后,总会有一天明白,温暖是从别人那里体味到的,冷漠也是别人给的。所以要以人间天堂自居,人类终将需要明白,给同类以关爱,其实就是爱自己。

    你歧视,他也歧视,大家都歧视,于是在大家的共识之下,歧视一个与大家都不同的人就成了“必须要做的事情”。可是,就从现在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说,所有的生物只不过进化的道路不同而已。人可能看不起鸟儿的小巧,谁又能知道那自由飞翔的鸟儿是不是也同样嘲笑着人类的动作愚笨呢?所以当可能永远也长不高的高乔成了运动会的冠军时候,谁又能不承认那就是巴校长再告诉所有参会的人,不要小瞧和另一种眼光对待与大众不同的人呢?

    高桥同学的身体很早就停止了发育,可是校长在校运动会上,所有设置的运动项目都是利于矮小的孩子,理所当然,高桥成了最后的冠军。孩子们每一年的运动会目标就是“超过高桥”,谁也没有想过高桥是因为身体残疾而得的冠军。校长还让同学们把作为奖品的蔬菜各自拿回家去,让自己的家长做成饭菜,让孩子们感受到靠自己而挣得东西才是最珍贵的。

    学校组织孩子们去坟地招鬼。可是现实的生活中是没有鬼的,于是老师们就让有的孩子扮演成鬼。结果最后扮演的“鬼”也都哭哭啼啼从坟地里逃回来了。看到“鬼”又怕蚊子,又怕黑,打从这天夜里以后,巴学园的学生们再也不怕鬼了。因为大家这下都知道了:那鬼自己也吓得胆战心惊呢!

    小豆豆踩过粪坑之后,不但没有记住自己莽撞的教训,后来又冲进了沙泥浆里,被妈妈费了好大劲才拉出来。小豆豆踩过粪坑和沙泥浆之后,向妈妈保证“我再也不往报纸和沙堆上跳了。”

    小豆豆的妈妈是不相信自己的女儿能够做到她的保证的。但是即使这样,就要呵斥她以后不要那么愚蠢了吗?如果小时候的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愚蠢可以经过父母的呵斥之后,就改过自新的话,为何所有的人生苦难都是成年人经历风霜之后才发出的感叹呢?

    其实长大了的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大人们对我们描述一件事物和事情的时候,总是带着“添油加醋的成分在里面的。如果是小小的我们遇到的是在大人们的眼睛里被称为”非常恐怖“的事件或者不好的东西,比如粪便等等,或者更甚之我们也同小豆豆一样掉进了粪坑里,随之而来的非常有可能就是周围所有知道情况的大人们的嘲弄与呵斥,甚至还要为小小的我们从此打上“愚蠢”的标签。如此一来,小小的我们本来还没有觉得“粪便”是世界上最恶臭的东西,结果被大人们的一通灌输之下,不仅自己从今往后把粪便当作最恐惧的事物,而且心中也会永远留下自己曾经做过没有一个人做过的愚蠢的行为。

    但是话说回来了,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到大,谁没有“愚蠢”过?谁没有“疯狂”?谁没有经历过“独一无二”的本来还算是好的,但是被污化成“罪恶”的事件?既然如此,为何长大了的我们懂得了,也悟出了曾经收到的大人们“无心”的埋汰之后,反过来还要再继续如此对待我们身边的大人和儿童呢?

    小时候的我们,如果大人们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让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也许真的就不会在长大后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了呢。

    无论是小小的我们,还是长大的我们,每一次的犯错,都是建立在愚蠢上的,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不愿意被被人笑话而已。

    巴学园后来在孩子们吃饭的时候,增添了讲故事的环节。对于吃饭的时候的规矩,我们中国人是比谁都懂得。首先要长幼有序,老人不动筷,小孩子就必须要耐心等待。还有就是饭桌上要安静吃饭,不许把餐具弄得叮当响。

    我说一下我对我小时候受到得如此规矩的记忆和感受。

    我的爷爷是位老书生,除了我们后辈的人非常感激和爱戴他,因他传授给我们整个家族的文化素养之外,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饭桌文化,对此我在兄弟姐妹之间受到的影响最深。我从小因为父母双职工忙碌得很,一直跟着爷爷奶奶住。平日里那日子也是十分的快活和潇洒安静的,除了吃饭的时候。我所有关于吃饭的记忆就是爷爷噌地一下站起身来,拿起身旁的拄杖就要打吃饭不小心弄出声音的我,然后就是奶奶一把把我拉在身后,指着爷爷生气道:“我看你敢打她!”

    基本上回忆起来的话,爷爷的拄杖其实是一次也没有落在我的身上的,但是对于那时小小的我来说,再是香喷喷的饭菜,也没有感觉到吃饭的愉悦。想来那么多年下来,爷爷的这个吃饭的讲究对于我的影响就是,后来长大了很久之后我也一直十分讨厌别人吃饭的响动。直到后来被身边的人慢慢熏陶,才逐渐体会到吃饭的时候无伤大雅的轻松愉快地说笑和交流,能使得吃饭更加的有味道,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每天独特的享受。

    我想在这里说的是,吃饭,为的就是让身体舒适。可是要是在十分拘谨和严肃的环境之下吃饭,本来身体是需要通过食物增加能量和动力,还有愉悦感的,结果被压抑的气氛抑制,那么对于吃饭的效果来说想必是大打折扣,好事变得就不那么好了。

    我倒也不是宣讲什么“吃饭的时候就要为所欲为”,但是总的说吃饭是要愉悦的,轻松的,在一定的不打扰秩序的基础上的一种“愉悦地吃饭和交流”,想必是大家并不会反对的吧。

    小豆豆和自己的狗狗玩”狼狗“游戏的时候,洛克没有收住本性,把小豆豆耳朵咬了。小豆豆这时的确还没有感到疼。她脑子里只在为洛克担心。

    就在小豆豆讲这些话的时候,血仍在不停地往外流着。爸爸妈妈这才明白,大概是被洛克咬了,但还是答应“保证不生气”。这时小豆豆才勉强把手松开了。看到已经耷拉下来的耳朵,妈妈惊叫起来。随后立即由妈妈带路,爸爸抱着小豆豆,找耳科医生去了。幸亏治疗及时,运气也还算好,耳朵又照原样对好了。瞧见这个情况,爸爸妈妈才觉得一块石头落了地。但小豆豆却只顾担心爸爸妈妈能否遵守“不生气”地保证了。

    有一种勇敢,就是幼小的孩子自己并没有像大人们想象的脆弱,相反,他们会比大人们还要坚强。但凡想一下一个孩子的耳朵都要快被小狗咬掉了,鲜血直流,那得是多么让人痛心的场景。可是小豆豆为了洛克不受牵连,愣是没有哭,还要忍着痛为洛克求情。

    所以,大人们习惯于在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埋怨他们的懦弱和不争气,却没有想通在孩子们小的时候怎么样去让他们对待痛苦和怎样去承担责任。大人们很多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长大后的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也许是在他们小时候做父母的没有把他们当作独立的个体来认真对待,让他们承担。大人们大多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孩子肯定承受不住”,“孩子太小,不应该如此”等等,诸如此类。

    “我想好了,间谍、广告员、车站的检票员,这些我全都不干了!我要当跳白天鹅的芭蕾舞演员!”小豆豆在看过芭蕾舞剧《天鹅湖》之后又理所当然地改了自己的志向。

    妈妈并不感到吃惊,只是说:

    “是吗?”

    每一次小豆豆看到各种职业的大人们,看到的都是他们身上闪耀的职业之光芒。售票员也好,芭蕾演员也罢。小豆豆在一次次接触到各行业的人,一次次以崇敬的心情下决心成为眼前自己喜爱的职业人的样子。但是小小的孩子的志向总是千变万化,小豆豆的妈妈却没有一次嘲笑和阻拦的语气。

    其实,小孩子的职业选择,在这一次次的长大之中和见识之中,已经一次次过滤了自己将来的职业选择路径。而反观我们现在很多的父母,在自己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非常有耐心”、“不厌其烦”地想方设法为孩子挑选职业路径,什么“你不好好学习就要长大扫大街了”,“不好好学习就跟他一样工地风吹日晒”。可是另一边,却又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高级市区规划师,高级园林师,高级建筑师……

    孩子将来最理想的职业道路也许就是他自己成长过程中,一次又一次自己的筛选而出,而不是长辈们一次次耳提面命地教导什么样的职业才最光荣、才最有前途。

    卢梭说过: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将使他从今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

    我们总是恨不得把孩子们的一生都规划好,在我们有生之年让孩子们按照自己幸福的观念度过一生。殊不知,我们剥夺了孩子们的体验能力,思考能力,也就相当于剥夺了孩子们的几乎独立的一生。

    小豆豆不明白妈妈为什么在碰到烫的东西的时候要摸一下耳朵。妈妈告诉她“因为耳朵垂是凉的呀!”

    在小豆豆的眼里,这个动作是大人的动作,最带劲儿啦,最像厨房里专家的派头了,于是暗暗下了决心:“等到在‘等等力溪谷饭盒炊爨’时,我也做一个那样的动作。”

    我们人类长大,所有的经历都是宝贵的经验,所以,当我们遇到孩子将要做错事情的时候,或者他们有不懂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于着急地干涉,着急地教导,可是我们忘记了孩子们也要有属于他们自己体验一切的过程。小豆豆为了模仿妈妈掀烫锅盖摸耳朵的动作,整整专心等了好多天。所以我们不能在一个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责备他那么慢,而又在另外一件事情上埋怨他那么地不专心。

    巴学园里很快乐祥和,可是巴学园外早已经是战火连天,只有太陽,不分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不加歧视地送来了陽光。

    小豆豆的学校被安排去慰问伤员,当排到小豆豆表演的时候,小豆豆翻来覆去的只一句歌词。“嚼,嚼,嚼哟!吃的东西要细细地嚼……”

    身边的士兵流下了眼泪。今天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明日的战场里他们又在何处?

    小豆豆回到家里到处找早就应该出来迎接她的洛克,可是妈妈还是不知怎么安慰才好的情况下告诉小豆豆:洛克没了。

    狗狗洛克没了,小豆豆的妈妈表现得不是一种家里的宠物狗狗正常死去的神态。不言而喻,狗狗很可能死在了战火里。

    小豆豆的好朋友泰明因病也没了,如今自己忠实的狗狗伙伴也离开了。可更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的是,小豆豆依然没有埋怨身边的战火,而是不停地找是不是自己哪里错了,让自己的狗狗跑出去,丢失了性命。

    这让我们不禁联想到了如今在世界的某些角落,仍然还有暴动和战乱。媒体上时常还是会出现无辜的孩子们拿着空荡荡的水瓶和碗哭诉:”我们到底错哪儿了?“

    故事最后,巴学园燃烧了!

    巴学园的电车校园里落下了好多颗、好多颗B—29投下的炸弹。

    面对被火焰吞噬中的巴学园,小林校长念道:“哎,今后再办个什么样的学校呢?”

    小林校长对于孩子的爱、对教育事业倾注的热情,比此刻吞没着学校的烈火更为炽烈。老师是不屈服的。

    到此,小豆豆在巴学园的成长历程就此告一段落。

    可以肯定的说,在当时的环境里,小豆豆这个被老师认定为调皮捣蛋的孩子,正是被巴学园好好地保护了起来,锻炼了起来,并且为她的一生做了最好的铺垫。

    从此本书里,我们也能判断出,想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身心健康地发展下去,需要教育工作者投入大量的心血和热情。正是这一点,我们应该对所有致力于教育工作的工作者致以深深的谢意。

    其实,相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国外的儿童文学起始早,发展也更加成熟一些。但是,我们不能就此低看了我们中华文明对于一代代中华儿女美好品德的影响。只是,国外的有一些作品是真实站在孩子的角度讲故事的。比如1865年出版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查尔斯·路特维奇·道奇森给友人的女儿爱丽丝所讲的故事。

    据说,当初道奇森的朋友的6岁的儿子听过故事后,喜欢得不得了,大声告诉父亲说要希望这本书能印上六万册。一本好书,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讲故事,便是对孩子的一种最直接而且是最佳的教育方式之一。

    被我们大众认可的关于儿童影视的还有《音乐之声》、《放牛班的春天》等等,都在致力于孩童的成长心理和教育,也都尽力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看待问题,从而协助孩童的发展。对于致力于这些文学著作和媒体传播的人来说,他们永远是值得我们记忆和尊敬的。

    人类幼年和青少年是关乎于人类未来发展的主要走向阶段,是人类的明天。我们需要永远记得,我们的人类未成年人也是独立的人,需要被尊重,需要被理解,需要被平等对待,而且也需要因其幼小和未成年而给予充分的人性化的保护和教导。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有可能更长久地熠熠生辉地繁衍下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的孩子不是淘气,是聪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gg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