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律事通
人们常说,“劝人学法,千刀万剐”、“我还有很多头发,可以继续学法”,学法的艰辛不易也由此可见一斑。德国法学宿儒拉德布鲁赫曾感慨道:“很多诗人是从法学院逃逸的学生。”其实,不止诗人,还有许多其他行业的名人也都是法学院的“逃逸生”。
凭借《格林童话》名扬四海的格林兄弟,我们就很难想象他们俩曾就读于德国马堡大学法学院,而且是师承萨维尼;比如众所周知的文学大家雨果、海涅、卡夫卡、莫泊桑、托尔斯泰等,我们也很难想象他们正是拉德布鲁赫笔下的那种“从法学院逃逸的诗人/文豪”;再如闻名遐迩的大音乐家舒曼、西贝柳斯、柴可夫斯基,以及改写过芭蕾史的奇人佳吉列夫,我们更是难以想象这些沉溺于音乐旋律之中的人,他们在青年时代竟也有过这么一段难忘的法学之旅。
今天,在这个司考的大日子里,就让小编为您盘点那些吃“法律饭”吃了一半的名人们吧。学法律除了从事和专业相关的职业,也一样可以拥有精彩的生活
一、未婚痴汉——笛卡尔
(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
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拉海,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后来他遵从父亲希望他成为律师的愿望,进入普瓦捷大学学习法律与医学,后以最高成绩荣获法律硕士学位。
笛卡尔一生未婚,而他与公主克里斯汀的故事却广为流传,并为后人留下学霸表白必用的方程式:r=a(1-sinθ),也就是著名的“心形线”。
小编表示:数学家的浪漫真是与众不同啊......
二、专坑队友——马克思
(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
马克思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18岁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学习焦点却摆在哲学上。1841年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学位,并因得到委员会一致认可,未进一步答辩而顺利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
老马天性风流,马克思和家里女仆有个私生子。女仆怀上了之后,老马怕老婆发飙,就写信向恩格斯求救,老恩就把这黑锅顶了下来,这封信至今仍在博物馆中保留。
小编表示:心疼恩格斯一分钟......
三、人生如戏——罗伯特·舒曼
(1810年-1856年)
19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艺术创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的优点和弱点。一生坎坷磨砺,宛若戏剧。
小时候酷爱音乐,后来却被母亲要求学习法律;
学习法律,毫无兴趣,不久放弃;
练习钢琴嫌弃老师进度慢,自己独创方法,导致手指损伤严重;
恋爱惨遭对方父亲反对,患上忧郁症;
精神病恶化,企图跳河自杀未遂;
最终,感染梅毒而死。
小编表示: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
四、多情公子负心汉——徐志摩
(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
现代诗人、散文家,1916年秋,徐志摩离沪北上,到天津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预科攻读法科。1917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着转入北大就读。后赴美国留学,转学历史、经济专业。
风流韵事广为流传,与一生中的四个女人纠葛不清,抛弃包办婚姻发妻张幼仪,对才女林徽因苦追多年无果,与陆小曼爱炽生怨悲胜欢,和名媛凌叔华朦胧暧昧半隐秘。
擅长写情诗,却并不专情;喜爱文学创作,却常写错别字。最终死于飞机失事。
小编表示:正如冰心的朋友所说,徐志摩这个人,只能做朋友,不可做情人......
五、诺贝尔文学获得者奖——泰戈尔
(1861年-1941年)
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878年,他遵照父兄的竞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但他不喜欢法律,于是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文学创作影响了冰心、郭沫若、徐志摩等一代文人。
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泰戈尔从年幼时起就向往古老而富饶的中国,具有强烈的中国情结,一贯强调中印两国人民团结友好合作的必要性。1924年访问中国,十分同情中国人民的处境,写文怒斥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鸦片贸易。
小编表示:真正的大师,心怀天下。
六、有武侠才是江湖——金庸
(原名查良镛,生于1924年3月10日)
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大学主修英文和国际法,自1985年至今,他还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金庸于2000年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颁授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
提起金庸,想必大家会想起那14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
值得一提的是,上文提到的徐志摩是金庸大师的表哥,徐志摩去世后,查家送来的挽联竟然是“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意为你写下的那些言情诗词,怎么也烧不完,你留下的情债太多了,怎么也忏悔不完,由此可见二人虽为亲戚,但是关系实属一般。
小编表示:徐志摩曾用笔名“云中鹤”,而金庸笔下的《天龙八部》中四大恶人中有一个淫贼就叫“云中鹤”,莫非......
结语:这些名人在自己的领域中都做得有声有色,甚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尽管他们都离开了法学行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法学专业的学习历程或多或少都会对他们日后的创作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在仰望前辈之成就时,也别忘了在自己的岗位用好所学,成为更优秀的法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