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勇//2.12日正月初一立春十日//满江红·立春·春景·春意(
- 周勇//2.6立春四日//诗词三首·立春·春景·春意(三)
- 周勇//2.16立春十三日//鹧鸪天·春兰//立春·春景·春意(
- 周勇//2.3日今日立春//庆千秋·立春·春景·春意(一)
- 周勇//2.17正月初六立春十五日//望海潮·立春·春景·春意(
- 周勇//2.8日立春六日//五言古风·立春·春景·春意(四)
- 周勇//2.16日正月初五立春十四日//喜迁莺·立春·春景·春意
- 周勇//2.10日立春八日//七言古风·立春·春景·春意(五)
- 周勇//2.11日今日除夕立春九日//七律三首·立春·春景·春意
- 周勇//2.4日立春二日小年//七言古风·立春·春景·春意(二)
题记:鼠去牛来,新添岁华;迎新辞旧,九州灿霞。亲朋团聚,福乐无涯。赤子乡愁,旧俗牵挂;梦中桑梓,心系华夏。海陆空运,万众归家;家乡味道,情系爹妈。国泰民安,户户贴花;沸腾血脉,家家酒茶。除夕来临,静候钟鸣。肴丰酒热,香气盈庭。敬宗祭祖,满怀虔诚;鞭炮烟花,普天同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89367/1e37af9c06be0ae0.jpg)
满江红·正月初一感怀
乍暖还寒,过春节、新正初一。正热闹,炮声震响,烟花祥吉。天上人间呈瑞象,家乡年景欢欣溢。贺新岁、户户乐升平,三秦赫。
壶觞举,香飘逸。包饺子、汤圆蜜。家家天伦乐,长幼相恤。祝愿年年多福寿,平安康健无灾疾。拜大年、压岁得新钱,身心益。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89367/b3c9d769d94e9487.jpg)
农历的“正月一日”,历史上称为上日、元日、三朝、正日、元辰、新正、新元、元旦等等;而现在过的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这一概念,古代是没有的,是民国政府创造的。“春节”这一概念是在民国时期逐渐被提起。
民国时期,公历被引进,而农历成为了进行农事的标准。1914年民国政府在内务部呈文中提到“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
周时期,《诗·豳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十月涤场,…曰杀羔羊,…万寿无疆。”
文献中记载了人们在十月收获后酿酒宰羊的欢聚场景,此场景并非岁首节俗活动,周代以十一月为岁首。先秦时期,南北风俗各异,各地风俗尚未融合、传播与普及,岁首的节俗活动鲜见于中原文献记载。
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这对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此后在文献上渐出现了岁首祭祀的记载。如东汉崔寔《四月民令》中提到,“正月之旦,是谓正日。
躬率妻孥,絜祀祖祢。”过新年的习俗活动在全国民间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丰富了。
正月初一的习俗有吃饺子、拜年、给压岁钱等。
吃饺子或汤圆:正月初一早上北方人的习俗是吃饺子,南方人的习俗是吃汤圆。吃饺子的寓意是一年交好运。汤圆又叫元宝,吃汤圆就是得了元宝。
拜年:正月初一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现在拜年多为到亲朋好友家里祝贺新春。
给压岁钱:正月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会给孩子一些压岁钱,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也称为“守岁”、“压岁”。
2021.02.12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89367/f2ff14a92d24282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89367/ac1c08cd54c3298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89367/14ef23823d15d60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