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动力思考

学习动力思考

作者: 椰子数学 | 来源:发表于2020-04-05 07:32 被阅读0次

    学习动力,往往是学生家长最大的困惑,也是核心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学习动力呢?答案是抓住动力的本质。

    从三个角度做分析:

    1.亚里士多德四因说

    2000多年前,古希腊圣贤亚里士多德提出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目的因,动力因。有必要强调一句,原因分析,本质就是从原因到结果的逻辑分析。

    质料因:就是材质组成。比如碳元素是不能做成黄金的,质料因。对应孩子的学习,就是学习天赋。孩子对什么科目,学习有兴趣,学的轻松,学的有成就。比如擅长艺术的,可能数理逻辑就差些。擅长数理逻辑的,对于艺术的灵感,联想,发散思维就弱一些。所以,必须客观承认,天赋先天有差异。但客观来讲,对于中学生学习来说,大部分同学的学习天赋差异不太大。

    形式因:形式不一样,结果不一样。还是碳元素,可以构成柔软的石墨,也可以构成坚硬的金刚石。石墨和金刚石没有优劣之分,各有其用。但结果的原因却是结构不一样,形式不一样。对照于孩子学习,孩子出生,是一块白纸,是一块材料,最终教成什么样子,就是形式因的问题。形式因,最核心的就是孩子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待人接物习惯,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形式因。而正是由于这些形式不一样,孩子的最终结果就不一样。首先说生活习惯,吃喝拉撒睡,这些如果紊乱,将影响精力和体力,也影响时间的管理。学习习惯,影响孩子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效率。有些家长,甚至觉得孩子一直是被逼迫学习,读了十几年书,根本总结不出孩子在学习上有什么好习惯。觉得孩子学习很忙很累很乱。孩子一生成长的形式因,主要是习惯的培养。

    目的因:本质上讲是方向问题,要去哪里,有什么期望值,说大一点,就是有什么梦想。其实目的因,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如果孩子为父母学习,为被允许看电视学习,为被别人夸奖学习,目的动机就太狭隘。如果为了认识世界,探究未知而学习,更接近学习本质。表现出来就是强烈的企图心,外表感觉雄心勃勃,壮志凌云,朝气蓬勃,正能量十足。这个话题说大一点,其实是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自尊,自爱,自信。如果没有自尊,就学不会尊重别人;如果不自爱,就很难真正爱别人;如果不自信,就很难信任外界。所以,培养孩子独立人格,让孩子志向远大,强烈企图心,有期望,有梦想,自尊自爱自信,这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和初心,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动力因:动力是什么,是动车的电能,是汽车的发动机,是老火车的蒸汽机,是人力车的拉手,是装土车的推手。动力,分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内部动力往往是孩子的原动力,是第三个目的因所带来的。而外力因,往往会深深的影响内力因。外力因,可以是拉力,也可以是推力,概括起来讲,主要是环境。比如孩子在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最大的差异可能不是老师的差异,而是身边同学这个环境差异,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三观和对未来的期望值,从而影响内动力。这是孩子在学校学习的大环境。回家里,家里的氛围和环境也影响孩子学习动力。从硬件来说,家里是否整洁安静,让孩子能舒适学习。从软件来说,父母是否恩爱,有没有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心安。再升华一些,家长是否也爱学习,是不是书香门第,其实影响也很大。我个人感觉很多大学老师的孩子,学习很优秀,其实家庭环境对孩子影响很大。所以,大环境上,给孩子选个好学校,好班。小环境上,家里整洁安静,夫妻和睦恩爱,良好亲子关系,父母也爱读书写作,对孩子学习动力有极大帮助。小环境做好了,可能就有机会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大环境。

    所以,有时家长,说孩子没学习动力,认为是孩子问题。从这四因说,我们是否给孩子做过质料分析,是否长期坚持培养习惯,是否培养孩子独立人格,是否给孩子营造了好的小环境和大环境。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这些没做好,单单谈学习动力,是没有任何意义,也得不到结果,找不到方法的。只是低成本的抱怨和谈资罢了。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很多家长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否深刻理解,认真剖析过。什么是兴趣?为什么有兴趣?怎样有兴趣?

    兴趣,即兴致,对事物喜好和关切的情绪。所以,兴趣是一种情绪。我们先看看大众兴趣,不动脑就是大众兴趣。比如流行的抖音小视频,全民刷抖音,一刷几小时。因为上面有优美舞蹈,漂亮小姐姐,各种恶搞笑话,不动脑而且情绪很愉悦。只要是人,都有兴趣。因为大脑思考是耗能的,他的基本特点就是能不动脑就不动脑,这是天性。有没有动脑,也兴趣浓厚的?有,那就是游戏。不管大人小孩,天性都爱玩游戏,因为情绪是愉悦的。那学习为什么兴趣就低一些呢?学习能不能带来愉悦情绪。答案是肯定的,学习能带来愉悦。本质上,这是即时满足与延迟满足的区别。不动脑的愉悦,是即时满足。动脑的愉悦是延迟满足。

    这里有必要加个知识点,即时满足与延迟满足。

    即时满足,主要是获得眼前的价值与利益。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比如桌上一块蛋糕,如果就一块蛋糕,你现在吃或者一小时后吃,都是一块蛋糕。你一小时后吃,就不是延迟满足。可能是自虐,也可能是锻炼自律能力。如果现在吃,只有一块蛋糕。一小时后吃,可以有两块蛋糕。你选择一小时后吃,这就是延迟满足。

    所以,即时满足与延迟满足最根本的区别和重点,不是时间的推移和延迟。而是延迟后的意义,有没有获得更大的价值,更长远的价值。

    比如,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如果你看娱乐性新闻,看快消品,看抖音笑话,马上很愉悦,立马有收获。但是如果你选择看深刻性的书,不能马上收获,也不能马上理解,甚至几年后才悟道。但看书的长远价值比看快消品信息要大得多。所以看深刻性的书,就属于延迟满足。

    那是不是只看书,不看快消品新闻呢?当然不是。只是我们要控制比例,累了放松下,为什么不能刷刷抖音。天天刷抖音,不看书学习。就没有长远回报。所以即时满足和延迟满足是阴阳组合的,是协调搭配的。其重点,是长远重大价值和眼前较小价值的组合。

    延时满足的误区1:只强调延时,不强调价值。有些神经病家长,训练孩子延迟满足,好好的一个苹果,要让孩子过15分钟后再吃。这就是形式错误,没抓住本质。

    误区2:二元对立论,非黑即白思维。非得强调延迟满足好,即时满足不好。其实各有各的好,走极端就一定不好。

    所以,总结起来,对于大脑而言。不动脑的所得,即为即时满足,带来愉悦。动脑学习,长远获得,隔一段时间后才能愉悦。延迟满足。

    所以,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本质上要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习惯。

    那具体怎样操作呢?孩子对某一个科目产生兴趣的延迟满足逻辑是怎样的呢?孩子学习不好的科目,往往没兴趣。孩子擅长的科目,往往兴趣浓厚。原因区别在于,延迟后,有没有满足的回报和愉悦。如果孩子努力了,成绩没提高,考砸了,情绪特别沮丧,毫无愉悦,哪来的兴趣,这时如果外界干预,帮孩子分析原因,鼓励孩子,给孩子希望,让孩子情绪里因为外界的干预产生愉悦和信任,就会持续兴趣。如果孩子努力后,成绩提高,有正反馈,这么多努力,得到了满足,肯定有成就感,有愉悦情绪,可能还哼着小调呢。这就产生了学习的情绪。如果孩子学习进步,延迟满足,情绪愉悦,继续努力,成绩进一步提高,这就产生了良性循环,从而就真正产生了兴趣。所以学习的兴趣,是这种良性循环得来的。

    所以,学习退步,没有兴趣,是恶性循环,很难真正产生学习的兴趣。因为没有得到情绪的满足。如果学习进步,产生兴趣,良性循环,就能产生兴趣,因为努力后产生了延迟满足。

    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有前提条件的。从学习层面来讲,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兴趣,学习成绩好;而是学习成绩好产生了兴趣。切莫肤浅理解,也不要生搬硬套。

    最想提醒的一句,就是千万不要磨灭孩子的希望。如果没有希望,心就死了。

    3.谈谈中学生学什么?

    中学生到底在学什么?本质上来讲,学习的是认识已知世界的现象和现象背后的本质以及掌握认识的工具。科学家在做什么?科学家主要在发现和探索世界的未知部分。

    总的来说,从小学到博士,本质上,是从学习已知世界,到探索未知世界的一个过程。至少从小学到大学,所学习的都是已知的世界规律。既然已知,所以,相对都是简单的。

    这样说,有些抽象,我们分科目来阐述下。

    语文英语学什么?这是语言,本质是人认识世界,生活学习工作的工具。语文,其实就是学习阅读和写作,以及阅读和写作所需要的基础字词句基础知识。英语学什么?英语其实就是掌握表达意思的符号,即单词,以及单词表达意识约定的法则,即语法。然后能听,能说,可以阅读,可以写作。

    数学学什么?数学其实是一门认识世界的工具。万物本质上就是数与形。从数的角度,我们要学习数的运算和运算背后的逻辑。从形上来说就是点线面体角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在外形上是千变万化的世界,在内涵上是不变的规律和公理推论。

    物理化学生物学什么?其实是科学认识世界的方法。分宏观的认识和微观的认识,比如宏观认识的宇宙,比如万有引力,机械牛顿力学。微观认识细胞院子分子DNA,物理学微观的量子力学。本质上,就是能更清晰的认识世界。

    政治历史学什么?本质是以人为研究主体的行为规律。政治是研究人的群居的行为规律。历史研究的是过往行为规律,有什么科学文化结果,功与过,对现在有什么启发意义。

    地理学习什么?地理其实学习的是我们生活的大环境与小环境的差异和规律,以及这些差异的环境中人的行为规律。本质上就是认识自然环境和人在特定自然环境行为规律。所以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特定环境的区域地理。

    可见,我们中学学习,一个是学习认识的工具语言,另一个就是去认识已知的世界及其规律,升华一些,就是学会探索部分未知。

    对于未知,其实有两个范畴,一个是世界的未知,那是真正的未知,科学家在边缘上探索。还有就是你的未知,就是世界已经知道,但你不知道。比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科学家已经知道,但你不明白。而中学学习的范畴,其实就是世界的已知,而学生的未知领域。

    搞清楚了学习的本质,我们再来看看学习的方法。

    从现象看,仿佛学生的学习就是做题,学习的目的就是考试。但这其实是片面的。因为学习分为原理的学习和原理的应用。比如数学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是原理的学习,而根据这个原理出来的很多题目,其实是原理的应用。其本质是更好的理解原理和更熟练的运用原理。

    所以,学习,本质上来说分两块。一是学习基本原理,通俗说叫知识点,叫公理公式,推论二次结论等。第二部分,就是练习。练习的目的,本质就是更好的去理解原理和更熟练的运用原理。而考试,其实就是检验你原理的使用熟练度。

    所以,很多孩子做练习,是为了做练习而做练习,而不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原理,也不是为了原理的熟练运用。所以,任何没有总结的做练习,其实都是低效的做练习。

    那做练习到底如何总结?三点:①这道题背后原理是什么,也就是知识点;②这道题解题模型是什么?也就是原理应用。③这道题有没有类似的一类题?也就是知识的迁移,融会贯通。如果每做一道题,都如此总结,一定事半功倍。

    所以,学习的本质是认识世界和探索世界,是认识原理和熟练应用原理,不能脱离了根,不能忽略了本质。

    所以,学习的动力,本身是一个系统。他要用四因说的思维去系统分析动力原因,也应该真正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本质,还应该懂得中学生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找到孩子学习的动力。

    最后,送上《肖申克的救赎》的一句话,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万物之中,希望最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动力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ky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