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来自关系心理学家的灵魂拷问:你是八爪鱼家长吗?

来自关系心理学家的灵魂拷问:你是八爪鱼家长吗?

作者: 暖果果 | 来源:发表于2022-02-23 21:02 被阅读0次

《这就是街舞》第四季圆满结束了,总冠军是曾经在第二季夺冠的叶音。叶音不仅是《这就是街舞》的双冠王,他早在2015年就已经获得 Lock City世界总决赛冠军,而他在画画方面的成就和街舞不分上下。

“我热爱的东西我一定要做到最好,所以画画和街舞,两个我都要。” “不管什么事,如果你不享受其中,人生中宝贵的时间一样是耗掉了,那为什么不充满激情地去做呢?”

为什么叶音可以如此优秀和通透?这来源于他的家庭教育。

父母一直很支持叶音的兴趣,不管是唱歌跳舞,还是乐器武术和画画,只要叶音喜欢的,都会让他去尝试。妈妈从来不会一刀切式地去评判人或事,更不会越界处理孩子自己应该面对的问题。她总是给予孩子充分的空间,启发孩子独立探索思考。所以叶音活成了我们每一个人想要的模样,把自己喜欢的事做到了极致,并且自己掌控着生活的节奏,充实和惬意。

我们说叶音就是“别人家的小孩”,而我们是否注意到:叶音的父母也是“别人家的父母”呢?反观我们自己,我们是不是经常会不自觉地变身成一只八爪鱼,将触角伸到了孩子空间里面的每一个角落呢?——嘴上说着为孩子好,其实却无视孩子的想法,替孩子做了决定。

为什么我们总会有意无意地去控制孩子呢?我在《与家人相处的秘密》一书中,找到了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是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心理学家之一,拥有20余年的咨询实践经验。《与家人相处的秘密》这本书分为五个模块,直面家庭矛盾及重大事件背后内心的困惑,解开成长过程中的心结,不延续原生家庭的创伤,这本书深入探讨了与家人相处的秘密。

其中,如何面对自己想“改造”或“控制”他人的欲望?让我最受触动。

01 你是控制型的家长吗?

作者在书中写了一个典型案例,一位全职妈妈有些许强迫症,做任何事情都喜欢定时定量,按照计划完成。她经常无法与10岁的孩子好好沟通,给孩子的建议和忠告总在出口之时变成催促、命令和责备。这位妈妈知道自己有问题却无从下手去解决,和孩子爆发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激烈,她很担心会和孩子的关系彻底决裂。

1、强迫症患者的内心世界

作者胡慎之老师认为:有强迫症的人对外部世界深感恐惧,害怕别人的评价,害怕别人破坏自己的秩序,害怕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极度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也极度害怕得不到尊重,于是拼命维护自己的空间,希望拥有绝对的掌控权,权力稍微被打破就会感到很受伤、很焦虑。而在人际关系中,合作和妥协必不可少。因此,有强迫症的人很难建立深层次的人际连接,人际关系常常比较淡漠。

2、那些埋藏在“建议和忠告”背后的深度思考

这位妈妈总喜欢在孩子玩儿得很开心的时候,给孩子建议和忠告,究其原因,是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因为在她看来,孩子的无忧无虑是自己的含辛茹苦换来的,这时候得给孩子建议和忠告,其实是为了提醒孩子知道感恩(很可能这位妈妈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真实意图),并且还会给自己的行为裹上一层责任和关爱的外衣,声称自己都是为孩子好,让他以后少走弯路。

作者胡慎之老师在书中写道:妈妈的这种行为看似合理,但真相我们可能无法接受,那就是妈妈在嫉妒自己的孩子。她陈述的理由都是谎言,谎言背后是妈妈无法面对自己真实的感受:

①得不到回报的挫败感

正玩儿在兴头儿上的孩子,很抵触妈妈的建议和忠告时,妈妈就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良苦用心都被忽视了,她会很委屈。

②关系断裂的恐慌

这位妈妈说是很爱孩子,其实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爱的到底是这个真实的、跟自己吵架的孩子,还是完全臣服于自己,满足自己心愿的孩子。这位妈妈对孩子的爱其实很有限,更多的是害怕失去控制,希望孩子能满足自己作为好妈妈的体验。于是在妈妈控制和孩子反抗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妈妈越来越担心、害怕失去与孩子的连接。

③觉得自己做不到的无力感

当这位妈妈无法让事情按照理想的方式发展时,她就会特别沮丧、无助甚至绝望。虽然和孩子互动很频繁,但是她们之间的情感连接中最重要的感情不是爱,而是牢固深入的恨。尽管母子双方都渴望爱,却如此无力和无奈。

也许,我们会觉得自己不像这位妈妈那样有强迫症,但是我们一定经历过这样的情形:“说好了8点出门,时间都过了,你还在磨蹭什么?”“因为你说想吃这个菜,我昨天晚上就开始做准备,现在快到中午了你却想要去外面吃?”“你是喜欢跳舞,可是有几个人将来能跳出名堂?现在不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将来怎么办?”……

虽然我们没有明显的强迫症,但是当事情没有按照我们的计划执行时,或者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时,我们是不是会同样失望、烦躁甚至愤怒?我们感觉自己没有被尊重,一股深深的挫败感和无力感会瞬间涌上心头。

02 如何克服自己的控制欲

①首先妈妈要先照顾好自己,满足自己

妈妈要有自己的爱好和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满足,而不是期待别人满足自己,从而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一个人内心强大了,人际关系对他而言就会是锦上深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书中的这位妈妈之前对人际关系的期待一直都是雪中送炭,一直都在期待孩子满足她的内心需求,照顾她无法面对的内心感受,所以她总是要求孩子必须乖乖听话。

孩子很小的时候,因为依恋母亲,所以乖乖顺从。但是孩子长大后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开始努力维护自我,就会和妈妈发生冲突。其实妈妈应该思考一下,她给孩子的印象是“妈妈很委屈、很容易受到伤害”,还是“妈妈很坚强,内心很强大”?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②非暴力沟通

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作者建议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当发生矛盾时,建议妈妈先冷静下来,跳出自己的身份,客观审视这个事件,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比如妈妈要求孩子去写作业,孩子不去。那么,妈妈在提出这些要求时是怎么想的?她可能已经很疲惫了,想早点休息。其实,妈妈可以试着把自己的需求直接表达出来,让孩子知道。

当然,表达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而不是提出要求和命令。比如妈妈可以试着用温和的语气说:“孩子,妈妈忙了一天,现在很累了,希望你能在几点到几点这段时间去做作业。这样妈妈可以早点睡觉,你也可以好好休息,第二天有精力学习。如果你还想玩,就再玩一会儿,但妈妈希望你能在几点几分前完成作业,你自己看看怎么安排。”

这样的表达不带情绪,不是命令,没有责备的意味,也不是强迫式的催促,却能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对他的尊重。这时,孩子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妈妈,而不是伪装出来的好妈妈,也不是带着强烈情绪的妈妈。学会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求,这样才能建立比较好的亲子关系。

其实,退一万步讲,就算孩子今天没有写这个作业,妈妈今天实在没有精力去管这个事情,结果又会有多么糟糕呢?也许孩子被老师批评了一顿,被同学嘲笑了一番,这种滋味并不好受,孩子已经承受了不写作业自然结果带来的教训,第二天自己就会主动写作业了。就算第二天还是不写作业,妈妈此时再跟他沟通这个问题,时间也完全来得及,何必非要在当下一决高低呢?

03 写在最后

“对别人发火,其实只是因为你自己没办法承受,便把压力转移到了别人身上。”为什么我们总想要控制孩子呢?也许是因为我们自己从小就是被控制着长大的,而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我们成长的模式。我们只是默默地把心里的那份焦虑积蓄在心中,得不到释放和释怀,现在拿出来以同样的方式,传递给孩子。

我们想要收获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一个看起来乖乖得很听话,一直以来把自己修剪成父母喜欢的样子,其实早已迷失自我的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亦或者,是一个在强势父母语义下成长起来,慢慢自我意识觉醒,不惜巨大的痛苦去奋力摆脱父母控制的孩子?即便他真的争取到了,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作为父母,真的希望孩子把他宝贵的精力和生命用来挣脱我们吗?

所以我们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爱,难道不应该是尽早地放手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来自关系心理学家的灵魂拷问:你是八爪鱼家长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la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