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转发必究】
打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就感受到祖父是个懂得享受的人,而且是个今日有酒今日醉的乐天派,丝毫没有什么明天之说,这让我很是纳闷。多年以后听大哥说,祖父有几个兄弟,但祖父排行老几不知道,只是不是兄弟里最大的一个,成家立业后也没有自己的房子,借住在祖屋里,虽然是农民,却没种过什么田,只是在镇上的集市上做点小生意,听说开过鱼行、牛行,每天集市收市了就在街上的小餐馆喝点小酒,然后去街上的茶馆喝茶听书,至少在我懂事的时候还不知道他积累了什么家业,我们住的房子听说还是他兄弟过世后留下的,他那兄弟没有孩子,也无人继承,于是把房子给了我祖父,这让我们孙辈也算是有了栖身之地了。那个年代(上世纪初期),祖父只养了姑妈和父亲两个孩子,比起当地那些无节制地生育和养育孩子的同年人来讲,就是个另类了,听父亲说我祖母为家里的吃喝操心过度,双眼失眠,在我还没出生就过世了,因此,我对祖母是没什么印象的。
相对于祖父的及时行乐,隔壁叔爷就勤奋的多,整天勤扒苦做,植根于坑头田野,平常省吃俭用,有了点积蓄就购田置地,日常的劳作都是自己打理,为了节省支出,只是在农忙季节实在不够人手的时候才请一些佃户帮忙,这些农工也不是什么勤奋的人,否则,如果有自己的田地也不至于出来打短工了,叔爷请他们是要好好招待的,否则他们也不会来干了,为了赶季节,叔爷什么活都得带头做,那些佃农才不得已跟着出工出力,我伯父就是被我叔爷带出来的那个勤劳的农民,一辈子都辛苦不语地苦做,几乎没有享受到什么清福,在我离开家乡外地求学,堂弟也师范学院毕业上班了,贫困的日子刚刚有所好转就因为身体不堪多年的折磨而过世了,这是后话。
爷爷嘻哈的生活给家里是没什么贡献,但还是基本维持了家庭的支出,只是父亲和母亲一直都多有抱怨的,毕竟,在这个家庭不算大的小家庭里,爷爷的担当显然是不够的。随着日子的流逝,新生活也来临,翻天覆地的革命给每个家庭定下了政治的出生,由于爷爷的生活态度,无田无地无资产,在当地是当然的贫农了,自然得到了政府分配的田地,而邻居伯父家的积蓄却让他们家成了地地道道的地主了,顺理成章地拿出来给大家分田地了,后面几十年的日子,想想就是灾难,爷爷的逍遥让我们收获了红利,因为红色的基因让我们染上了鲜艳的底色,一直是高昂着头的,而我邻居的伯父家,堂兄弟姐妹就没那么幸运了,一直是一种有产阶级,免不了在那些阶级斗争的年代作为专政的对象而接受批斗和折磨,接受教育也受到了歧视,勤劳和节俭成了他们的原罪。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孩子们的天真无邪从来都没有认为那是一种不公,只是感叹先辈们的努力怎么差异就那么大,从我们上大学填报自愿的档案里才知道了那个不容忽视的出生问题了,这是个什么样奇怪的世界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