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感觉到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那么由后续事项代替先行事项表示它就能成立。”P54
——》说话委婉,不必直接捅破,使听者意会,而说者不必尴尬。修辞,为了面对日常生活表达的不顺畅。说我想说不容易,有时候顾忌太多,不敢说;有时候词穷句乏,不会说。修辞,提供一个曲线救国的机会,救我们于水深火热中。
“固化的东西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就像动词或形容词有语法活用一样,有时套话也有意义的‘活用’。” P55
——》即便对套话倍感厌倦,也绝不应该忽视它,而应正视它、分析它和理清其发展脉络。对套话进行“逆向思考”,也许可以打破它石化的外皮。“活用”套话,则需要破除人类心中的固执己见,不够创作的某一纬度,创新的萌芽,说不定可以从这里出发。
转喻表现的相对性 P61-64
——》重要的一章节,比较现代人对于表达的观点(直率表达最佳,修辞如同耍花样)和传统修辞学的教学规则的符合现实的逻辑解释。
我的归纳:
1.现代人容易误解传统修辞学的教学规则,即对技巧的不解。
2.传统修辞学的教学规则自有一套符合逻辑的叙述存在,解释得通,而不是空穴来风。
3.现代人的自以为是往往是蒙住自己双眼的一层黑纱,时刻提醒自己反思。
“多数的转喻认识,都依存于文化中的老一套或习性... ...为了了解袖子湿了是流泪的结果,就有必要熟悉古典的日本文化,而我们对于‘濡湿的袖子’,是不会误解为,恐怕是修理井水桶的结果吧,等等(这绝不是笑话,比如读西方的书的时候,我们终年都被陷入这种误解的危险之中——这在希望读日本书的外国人那里也是一样的。)” P66
——》读书当认真到此种程度。
“所谓理解词语,恐怕不是理解已解决了的什么问题,而是接受必须解决的问题吧。” P67
——》反过来思考:如果没有问题,或问题得到解决,就没有发言的必要,有实际内容的发言针对问题本身或自己的困惑,问题没有解决,发言便可能无穷无尽。解决问题便是恢复静默。
“但我对于究竟什么是正面,什么是侧面这样一种明确的区分方法,总感到有些难以认同。不过,一切视点都各自都是侧面的... ...在这个含义上,‘侧写也不坏’。”
——》作者对语言的“斤斤计较”
改变表象加以认识、视点的转换 P71-74
——》让我明确学习修辞的目的,一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更好地写、说;二是为了更好地阅读,本节里强盗追马车的例子,讲了视点转换,像极了电影。体味作者的用心良苦,而这样的作品就像用语言编织而成的电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