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的状态一般,本想写坚持了一个月的英语流利说,想想还是算了,写过这个题材,也没啥新意可分享的。
在女儿做了七年半独生女后,小柚子弟弟来了。现在小宝1岁7个多月,抢东西抢妈妈是生活奏鸣曲,平衡两宝是个很高难度的技术活!
女儿出生那时,她爸还在外地工作,1岁半才住回家里,不知道怎么跟小朋友互动,偶尔逗她哇哇大叫。2岁半后就偶尔让爸爸带她出门,但是,粗心大意的爸爸不知道怎么呵护纠结的天秤座小女生。5岁的上半年,爸爸工作比较稳定了,陪着去一起学钢琴,在某个特殊日子,一起四手联弹了几回。下图照片是他们第一次上台表演。后来,大人学习钢琴难度更大,爸爸坚持不下去了。在某个意义的时刻,我就拿出这张照片。

丧偶式育儿是常态,爸爸们会把教育事情都推妈妈。俺家好一些,女儿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都是我陪伴的,爸爸偶尔做帮手,所以女儿总是有啥事都指定要妈妈陪或者做。听过《母爱的羁绊》,我不属于控制型家长,也不算是唠叨型家长,倒是有些骄纵孩子,养成她自我意识过强,时不时大叫:要是没有弟弟就好了。小时候的爱给得太多,长大就收不回来,孩子心里落差大难免觉得委屈。
小柚子一出生就基本由奶奶带,我去上班,1岁4个月后,奶奶回老家,日常是阿姨带,妈妈做帮手。阿姨带着下楼玩基本不要她抱,妈妈在身边就会撒娇卖萌,周末爸爸带他上早教,晚上睡觉多半是爸爸带着睡,所以小宝一见到爸爸也会扑过去,这个时候姐姐一定会抢着妈妈。
工作中遇到很多的二胎妈妈,照顾老大再加上老二,日常生活起居已经是精疲力尽,没有更多的时间辅导孩子去上辅导班及早教。两头兼顾确实难,难上加难是有些二胎妈妈一样坚持上班。孩子出生后的头三年,相对而言,独生子女能被更好的照顾。
老大买米奇衣服,老二也要买同意?老二一委屈就要大人抱,老大也要化身成小宝宝,挤着让当妈妈的一起照顾?不同年龄需求不同,这样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孩子们都失望!
因为自己是长女,又加上陪伴的时间够长,有些明显偏心女儿。老公呢?等到小宝出生才知道怎样成熟带娃,热情与友善给了小宝,对大宝严格冷静。坦诚自己更喜欢某个孩子,没那么喜欢的那个孩子,也要有特殊陪伴与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为了谋求家长的关注,各出各招。樊登读书会的亲子书籍都听遍了,这么细的角度没印象提过。
我在某次谈论会上,问出平衡两宝问题。家庭教育的爱好者建议:优先大宝,让大宝参与到小宝的成长。可是,实践起来谈何容易?小宝毕竟更需要精心呵护,大宝也基本能独立自主了。同学家的娃抱怨:自从有了弟弟,我妈没再看过我的作业,对我视若无睹。而这才是常态。
在科恩博士及正面管教都提及要给孩子特殊时光,孩子需要100%属于Ta的时光。每周固定一段时间单独陪某个孩子,让ta享受独一无二的关注,建立与这个孩子特殊的专属的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