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参谋助手论》,有朋友在后台问我官场小说有哪些?在这里,我再简单梳理一下官场小说。
重要的几部不能落下,读的还是很过瘾,很难受,很意味深远的。
官场小说,不是不推荐大家读,意思是说每一种书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要用在正途上。
我们读官场小说,也是为了让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愉悦和认知,是我们窥探“新世界”的一种方式,毕竟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这些陌生的境地,总是有一些好奇的地方存在着,诱惑着我们的感官和思维。
文学作品作为生活的一种记录和反映,它是一种渐进形成的过程。
官场小说,最初也是从揭发现实逐渐产生的。20世纪50年代,文学界兴起了官场的文艺思潮,进一步思考和揭露官场中一些问题和现状,逐渐创作了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选》、白危《被围困的农庄主席》、南丁《科长》、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和刘绍棠《田野落霞》、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等。
这些书,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官场小说,还应该定性为宽泛的文学作品。算是官场小说的前身、前传。
再到20世纪80年代,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又催生了一些作家开始创作,这个阶段更多是“改革小说”,把改革的热切期望与对改革的探索故事进行的记录。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开拓者》、张洁《沉重的翅膀》、柯云路《新星》《夜与昼》、水运宪《祸起萧墙》、李克灵《省委第一书记》、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张笑天《前市委书记的白昼和夜晚》等为代表
我们现在接触的官场小说,应该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王跃文《国画》开始,官场小说被固定了下来,王跃文的身份也被以“官场小说家”命名。
王跃文的《国画》一出版就风行全国,两个月内重印5次,盗版达上百万册,不但一般的读者爱看,甚至成了不少官员的“升官指南”读物;
阎真《沧浪之水》被人誉为“当代公务员的教科书”;
张平的反腐小说《抉择》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被改编成电影《生死抉择》,作为各级党政组织进行廉政反腐教育的教材在全国热映。
还有,刘震云的《单位》《一地鸡毛》《官场》《新闻》《官人》等,为官场小说的兴盛拉开了序幕,他深刻地揭露了官场本身的运作结构和官场的生产价值观,引发了读者的阅读乐趣。
随着进入2000年,官场小说呈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高踞各类小说排行榜。范小青《女干部》,王晓方《驻京办主任》三卷以及《市长秘书》《大房地产商》,高和的《接待处处长》《官方车祸》《妻祸》,肖仁福的《官运》《工资》《待遇》,以及黄晓阳的《二号首长》《阳谋高手》等畅销作品。再到后来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周梅森的身影出现在读者眼前,《人间正道》、《中国制造》、《绝对权利》、《国家公诉》、《至高利益》 等等。
就我个人而言,读的官场小说并不是太多。接触的层面上讲,只做简单的推荐,有更好的想法,欢迎大家在对话后台给我讲。
大学的时候,读了阎真的《沧浪之水》,至今记忆深刻。这本书着重描写了主人公转变的心路历程,作为读者的我融入进去之后,内心跟着主人公在纠结拧巴。这本书带给我很多思想观点上的撞击,把很多现实中隐晦的地方揭开给你看,难过的同时也觉得现实。
黄晓阳的《二号首长》也是我读过的的书,但是我有一点排斥它,以为他的故事不太现实,或者说距离我有些远,有些故事情节经不起推敲。但是作为茶余饭后的故事,却是不错的选择。作品详细的展示了官场的徐徐画卷,以主人公的视角,带领读者经历了一番政治生涯,感受官场的每件小事的背后散发的政治智慧和光芒。
小桥老树的《侯卫东官场笔记》,也是值得推荐的一部作品。304位各级别官员,84起官场风波,66个党政部门,23次微妙的调动与升迁,交织进1个普通公务员的命运,但从场面的宏大程度上讲,我觉得你都应该读一下。
吴思的《潜规则》是我一直想读,却没有读完的书,我没有读完,但是推荐给大家。吴思把整个社会了解的异常清楚,分析的甚为透彻。我后期想要单独写一期。
王晓方的《驻京办主任》、 陆天明的《省委书记》《大雪无痕》,瑞根的《首席高参》,何常在的《官神》(《问鼎》)、《官运》、《掌控》,舍人的《官海沉浮》,李佩甫的《羊的门》(《通天人物》),还有王跃文的《国画》《梅次故事》《苍黄》,周梅森的《我主沉浮》《至高利益》《绝对权力》。
也有人说,陆天明、张平、周梅森,被称为中国当代政治小说三巨头。所以这三个人的小说,如果你想看也不会让你失望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