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心里话,如果当局不考虑给大家谋福利,想方设法帮大家买到口罩,其实大家也不会怪当局。可是一旦真的制定了政策,却因为方案不太合理,好心办成了坏事,反而会惹来埋怨。
你说大家是不是不太讲道理?这个理儿,大家也都懂,但是在具体操作中,问题出现了,吐槽就免不了。
沪上预约购买口罩事宜,槽点太多,不堪吐槽。
先来介绍下程序,说明下,程序是我事后整理好的,事先并不完全清楚:
1、居民带着户口本或租赁合同和身份证,两证必须齐全,在居委会规定的上班时间和规定的期限内前往居委会预约登记,领取一张类似于介绍信一样的凭证;
2、拿着凭证在家等居委会的电话;
3、在接到电话内两日内,前往指定药房凭“介绍信”购买口罩,以户为单位,每户五个(具体什么型号,什么价格,由药房确定)。
不是缺口罩,谁想这么折腾呢?写完整个流程,我很想告诉大家,我买到什么样的口罩,但是不好意思,居委会跑了两趟,到今天中午,我才好不容易走完第一个程序。
有哪些槽点,出了哪些问题呢?
第一,居委会预约时间没搞清,第一天白跑。虽然在网上看到2月2日就可以预约,但是我居住的小区中没有贴出具体通知,话说回来,都在家自行隔离呢,哪里会特意寻找通知呢。昨天下午四点,我想应该去预约了,于是全副武装,步行到居委会,在居委会所在的小区门口,才看到一张通知,匆忙之间,只看到预约时间是下午1点到4点。坏了,过时间了,但是已经到了门口,还是进去试试吧,万一可以,也可以不白跑。走到居委会门口,看了下表,正好4点零5分。看到两个戴口罩的居委干部正往外走,问了下“是不是结束了”,得到否定的答复后,只好失望地悻悻而回。
到了小区门口,又看了下刚才的通知,发现需要租房合同,也没带,身份证倒是带了,上海发布上提到的。所以想想倒也罢了,即使来得早,还是白跑。

第二,居委会工作特点没摸清,差点情绪崩溃。怎么个崩溃法?一大早,我就让先生记得找出来租赁合同,就怕忘。可等我去了居委会,拿出租赁合同时,表示我是在此地租房的,都来不及说具体地址,就被几位居委干部问:从哪里来?哪天回来的?为什么不到居委会报道?我老老实实回答,大年初二从故乡回上海的,非湖北居民,已经被单位通知主动居家14天后再上班,不知道要来居委会报道,没有居委上门,也没看到一楼楼道公告栏贴有通知。这话一说话,立刻踩了马蜂窝——三四个居委会干部立刻连珠炮地质问我,痛心疾首,甚至有点气势汹汹,“既然被通知居家隔离,为什么乱跑?”“我们这里预约到11号结束,你隔离期结束再来啊!”“还能乱跑,胆子真大!”“单位没告诉你怎么隔离吗?”最后竟然直接说“赶紧走、赶紧走,别在这里停留!”那嫌弃的表情,仿佛我不是确诊就是疑似。
真是气不打一处来。除了预约,有什么证据表明我乱跑了?不是家里需要口罩,我能一趟两趟跑居委会吗?尤其是最后像被赶瘟疫一样被赶了出来。疫情开始后,刷了无数的文章,基本的常识我还是有的。说怕死,我肯定比其他人更怕死,因为我更清楚活着的美妙啊!
这种简单粗暴的判断力!这不容置疑的话语暴力,自己不好好说话,还不让人说话,真是让人崩溃!
我边被他们数落,边掏出、打开租赁合同和身份证给他们看,并在一阵阵“赶紧走”的驱赶声中,拿到一张蓝色的小纸条,落荒而逃。
心里真是万分悲凉,仿佛进了一次居委会,我真的成了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第三,居委信息不齐全,又白跑了一次药店。出了居委会,仔细一看小纸条,上面有“接到购买通知后,请于可购买的当日及第二日持本凭证购买,逾期失效,待下一轮重新预约”字样。吓了一跳,之前官方信息中没有两日有效的说法。一看地址不远,百度步行1.4公里,决定立刻前往。

去的路上,还接到一个手机电话,也不自报家门,说了半天,才知道是问我全名,我问是不是居委会,回答是的。哈,刚刚他们光顾着赶我走,连我名字都没有记下来。
立春之日,颇有春天感觉,走了几步,手套和口罩都有点戴不住了,大街虽人烟稀少,但是这两个宝贝哪里敢取下?终于到了药店,店员一看我的号码就问,“你电话接到了吗?”
啊,什么电话?
“我刚刚去居委拿的凭证,直接从居委会出来就过来的。”
“回去!回去!回去!”药店一个保安一样的人撵我。我问为什么?他回答说:
“接到电话再来!”
“什么人给我打电话?药店还是居委会?”
“当然居委会啊!回去回去,你这号,有的等。”
我当下石化,气得火冒三丈。直接给刚才问我全名的人打了电话询问。她说凭证上写着,要等居委会电话。我刚认真看过,说真没有,她又说,刚才忙于说我应该隔离在家的事情,这个信息没说。
“那么要等多久呢?”
“我们现在才电话通知到98号,你500多号,要一段时间。”对方挂了电话。
我低头一看号码是567号,几乎绝望,简直就是魂不守舍地再往回走。
小区另外两个门都封了,我只能绕道大门回家。我家北门阳台正临街,先生竟然站在窗口朝我愉快地打招呼“HI”!我抬头看他,眼泪都快掉下来,特别懊恼。真的是那种小小百姓的无力感,没有口罩,没法保护自己和家人,病毒就在周围,肉身能和它们一搏吗?
小区大门口聚集了一堆人,是快递和小区居民正在进行外卖和快递的交接仪式。虽然都戴着口罩,但是这么多在一起安全吗?他们这么乱跑,可以吗?
现在想想,当局好心办傻事,槽点在哪里?
第一,不计成本,方案不合理。线下预约,费力不讨好;时间空间受限太多,平增人力物力和工作量。据说居委会干部人手根本不够,于是就抽调了很多其他单位人员来做志愿者,午餐费用等又是基层承担。这些都是成本,这些也都是公共资源,为了五个口罩,浪费了50个口罩的成本,不值得。怎么才是最好的方案?这个我就不举例了,网上到处都是,杭州、厦门等地的好例子太多了。
第二,程序繁琐,设计不合理。又是线下预约拿号,又是电话一一通知,又是跑药店购买,这不是鼓励“乱跑”吗?我一小小居民,是真的凭自己能力没法买到口罩,否则,绝对不会为五个口罩,这样甘冒生命危险。
第三,言语简单,工作方式不合理。虽说特殊时期,受到类似的言语暴力,我可以选择谅解居委,但是作为和老百姓天天打交道的居委,用这样方式来对待百姓合适吗?居委会尽了责担起了重任,却也同样好事没有做好。
客观原因也有,居委会现在工作压力确实大,国家大大小小的政策出台,具体落实的都是他们,社区千奇百怪的人都有,天天处理这些事情,也蛮头疼的。疫情以来,居委春节期间估计都没怎么休息,排查、排疑、隔离的任务就很重,这次预约口罩事情很紧急,不是必须地就落在居委会身上,而且只给居委会一天半的时间准备,工作方式粗糙也是难免的。我也很感激我们的居委会,去年年底刚搬过来几天,因为女儿受伤住院手术,咨询居委会有没有爱心轮椅拐杖可以出借,几位居委干部花了很长时间将储存室兜底找了一遍,终于找到,解决了我们燃眉之急。
所以这最后一点槽点,就算一点意见和建议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