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毅》是一本很有力量的书,它的力量源于真实。
真实的人、真实的事,这些真实真实的案例让人信服,给追梦人指了一条通往成功的路。
读书时,我常常被这些鲜活的案例吸引,每个案例都是一个教材,一个触动,一个思考......
01 天赋不高的人,为什么赢得了想要的生活
斯科特·巴里·考夫曼,是《坚毅》作者安杰拉的朋友,他们的办公室之间只隔了两扇门。
斯科特是一位心理学家,拥有卡内基–梅隆大学、剑桥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学位,业余爱好是大提琴,称的上是一位成功人士。
然而,斯科特小时候的经历却是不堪回首的。
斯科特小时候常患耳炎,这导致无法及时地处理声音信息,反应总是比班里其他的孩子慢一两拍,被安排到了特殊教育班,三年级时,他就留级了。
他在学校心理学家那里做了智力测验,在这次被他描述为“令人痛苦”的诱发焦虑的测试中,斯科特表现得很差,结果被送到了一所专门为学习障碍儿童设立的特殊学校。
幸运的是,斯科特14岁时,遇到一位相信自己潜力的老师,这成为斯科特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他的心态从“你只能如此”变为“谁知道你还能怎样?”。
“我真的是一个有学习障碍且毫无前途的人吗?还是,事实并非如此?”
为了寻找答案,斯科特报名参加了学校里所有具备挑战性的课程和活动:拉丁文课、音乐课、合唱团,虽然不是门门优秀,但他都有所收获。
这让斯科特明白,他并非没有希望,他有了自己的梦想,有了想要的生活。
斯科特让祖父教自己拉大提琴,他每天都会练习8~9个小时,之后,进入了高中的交响乐团,赢得了音乐系颁发的各种奖项。他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也开始转好,包括很多高难度的资优课程。
因为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斯科特决定研究这种叫作“智力”的东西,并且要得出自己的结论。他申请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认知科学系,但没被录取。斯科特猜测问题出在他较低的SAT分数上。
“我很坚毅。”斯科特回忆说。
接下来,他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歌剧系参加了面试,因为歌剧系不那么看重SAT分数,而更重视学生的音乐才能和表达能力。大学的第一学年,斯科特选修了心理学课程;不久之后,他把心理学作为辅修专业;接着,他将自己的主修专业从歌剧转成了心理学。
最后,他以优等生、斐陶斐荣誉会会员的身份毕了业,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赢得了想要的生活。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记录在《坚毅》这本书中,读完以后,对我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虽然我承认坚毅的力量,也知道坚毅在成功中的作用,但像斯科特这样一个普通人,或者说天赋不佳的人逆袭成功,还是令我惊讶和叹服的。
一个天赋不佳、被人否定的人,都能够靠坚毅逆袭成功,
一个天赋较好,优中选优的学生,不是能够取得更大成绩吗?

02 优中选优的学生,为什么远离了曾经想要的生活?
西点军校以严格卓越而闻名,向往这所学校的,一定是心有梦想的年轻人。
据统计,美国每年有超过14000名年轻人从高中的第三年起(美国高中四年),就开始申请西点军校,4000人能够获得提名推荐,1200人会最终录取。在录取人员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其所在高中的运动队成员,其中大多数还是校队的队长。
应该说,这1200人已经是优中选优的学生了,在获得录取通知书时,一定畅想了自己的未来,是做一名优秀的士兵?还是一名将军?
出乎人们预料的是,这样筛选出来的学员,在参加完“野兽营”训练后,每5个学员当中就会有一人辍学。“野兽营”训练是一个帮助学员完成从新生到士兵的蜕变的训练活动。
是什么打败了他们的梦想,放弃了曾经想要的生活?
一直研究该问题的西点军校心理学家--迈克.马修给出了答案:
放弃训练的人极少是因为他们缺乏能力,关键在于缺少一种“永不放弃”的态度。

03 让“坚毅”成就我们想要的生活!
这样一正一反两个例子,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事例,已经把“坚毅”的重要性诠释得淋漓尽致。
追梦的路上,你坚毅就会成功;你不坚毅,就要跟梦想说拜拜。
相关联的案例在《坚毅》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很多,来自于各个领域、各个人物、各个角度,这些丰富的案例支撑了书的根基,也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所以,不要相信天赋论,不要相信专家的智力测试,相信“坚毅”就好。
你想要的生活,始于梦想,成于坚毅!
让我们像斯科特一样,喊出“我很坚毅!”。
让“坚毅”成就我们想要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