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0万字,3000;配图再加2000——亲友、同学、邻舍一分,皆大欢喜,万事大吉。什么?没书号,非法出版……人家违法、犯法,又怎样……笑话……”报社保安年青好客热情,“……你说的代理出版机构早撤销了,那是两年前——小地方哪来那么多业务……”是啊,“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图书编辑出版中心全程专业代理难以为继,“……正规出版?去省城啊,北京更多,3万起步,自己包销……书店上架?对不起,请备好进场费……”同行滔滔不绝,头头是道,标准的行家里手一个。钦佩之余,打道回府;心有不甘,另觅发展。
(二)
“……你写的东西很感人,生活气息浓厚。说实在的,我们有的辅导员,大多还写不出来呢,别看是本科、硕士生……”,“……主要是他们没有这样的经历,到了我这岁数,肯定比我写得好……”。
在校行政楼学生公寓办,王主任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学校正在创建书院文化,所有公寓都将冠以书院名,配备书屋,硬件软件一起上,工作千头万绪。“……学校准备出本画册,有关创建书院文化的,你的有关文理学院的几首诗很好,等忙完这阵,准备请行家挑选几篇充实画册,不用你掏钱,当然稿酬也是没有的——学校经费紧张,专款专用。个人出书(未经国家报批的)都必须自掏腰包。有机会我会给你推荐(院报或刊物),请行家把把脉,修改修改……哦,对了,暂时你不要出书……”已退休的校友会长的诗集(《岁月心印》),当时在校内反响不小,但在社会上流行如何就不得而知了,“这本书你先拿去看看,你不容易,千万慎重……”主任临别赠言,忠告记心间。
(三)
在临河的米行前街一间老屋里,四、五个年青人怀揣梦想,不分昼夜,废寝忘餐地捣鼓着,人手一台电脑——他们可不是在玩游戏,而是在创业——这就是绍兴E网的前身,时值新世纪初。未几,竟为我免费登了求职信息——真神了。如今,几经扩充、搬迁,早已鸟枪换炮,洋洋大观,俨成越地一知名民企。
感恩报恩,退休前夕,我将甲子心智的历练敬呈,把苦乐掺半的纯酿奉献——文责自负,转载请便;小留隐私,大道无求。
历经半年,诗作未发(边缘化了?淡出视线,不小的悲哀,版主说是没人看。),知青岁月获首赞,同学情深也可爱;一路浩歌一路叹,入世容易出世难;最是动情下乡、岗,万里风光只等闲——从精神家园(博客)提炼出来的文本终于在E网论坛“金秋有约”的窗口成功转载,也滥竽充“书”,聊以自慰了。很荣幸,尚未惹来麻烦;甚知足,感谢新媒时代,闲吹麦克风……
(四)
朋友发来短信,说星期天上午记者想来我家采访。不巧,我要上班。学校更好,免去许多麻烦——就这样定了,在周六晚。
胖墩墩的三十出头,挎只相机包,不到九点如约而至,在友人陪同下。
沏茶三杯,各就各位,直奔主题。
“……校园环境不错,只是稍远了点……”记者感慨后,大致问了经历及打算。“……不容易,但精神可佳……其实,你更应该多去投稿,报纸副刊、杂志都可以,很方便的,电子文稿,中了,也有点稿费,还可提高知名度……”可我不会,既费时又耗力。写下去,到时还是出本书简单——啥都有了,反正空闲。“出书?没那么简单吧……”接着,他说起好多人想出书,苦于手续繁多,过关过坎,告贷,托熟人……还讲起有一记者,工作年限有些了,想结集出本书,一年中联系了10多家出版社,结果众口一词:款到付梓,自己包销。结果书未出,白发层出不穷,唉……“最简便还是到书圣故里社区,有一家专门代理出版事宜的,收费低廉,几千元即可搞定。他们也是正规印刷,封面也有,很实惠的。我采访过好几个,岁数大了,都是那里印的,你有兴趣也可去试试……”没有书号,也是路一条——过把瘾!
…………
东拉西扯,天南海北侃大山,不觉近午,记者掏出相机,几选角度,一阵咔嚓后,就此作别。选照登报,我曾建议,力荐“手捧《知青情缘》”照,理由是范围广,影响大——见真情,身体力行;为知青,不遗余力。无奈记者、编辑钟情“电脑”照,意志更坚挺,“网络写手,原来是高校公寓管理员”——切题!没成想却为我留下了后患,添了那么一丁点小麻烦。好心的记者啊……
(五)
名人效应“名人”累,防不胜防究可哀;三年灵魂已洞开,百口莫辩茬口在。登报收获警告:不能面对电脑。“月光下涂抹小诗,校园里徜徉吟诵……”——看住门更为要!“劣迹”斑斑,都与电脑有关;一犯再犯,扣奖通报上头版,(功过转换竟在一瞬间)三年追“赃”二下岗——“网络写手”已折半翅,亲爱的记者你可知晓?不是作家,仅是涂鸦,知否,知否——应与生活和解(耳顺含义!),手脚身心俱软(修禅本意!)——谢谢大家。
洪流滚滚向前(其实不敢),溪水潺潺绵延;“稿酬”源源不断(比前三年可多多了),愿景美美难言……
甲子一梦不空,出“书”已在网中。身在福中应知福——流动“大书”(网络) 常翻阅,人间真情齐输送。
奋蹄本命年,幸运常着鞭;一路风景遍地,四面鲜花频现。
地球村平静走一圈,田塍边羞涩蹭点泥,留下一滴痕——薄薄浅浅,淡淡莫辨……
历史自有定论——天意难违,自然有敬畏。
反腐,永远在路上;追梦,亦如此。
再次谢谢大家。谢谢绍兴E网。
(六)
浏览了闲瑕用文字涂鸦的部分人生,文理团委(校媒之一)一行,终于在2017年10月21日上午大驾光临。早在暑假就预期了,无奈开学后,又是军训又是“迎新”,加之几位学生即将毕业、需实习、要換届……好在百忙之中终于挤出时间,来了。瞧:虽没有“长炮短枪”,话筒、相机、手机倒也一应俱全;五六个美女帅哥济济一堂,霎时蓬荜生辉。
“……新世纪故乡行,写得不错,当地政府很重视,乡親们待你们也很热情,老有感情了,真象一家人……哦,对了,近几年,你们还常去吗?”“是,常去的。支边四十周年,我们知青联谊会还特别组织了二百多名知青,来了一次更大范围的返乡回访的圆梦之旅,这一一知青画册里都有记载……”,近几年,每到七、八月份(东北天然的避暑季节)或新春佳节,仨一伙,五一帮,成群结队,自由组合,一批批的络绎不绝,去走访,去探望,好些还带着家眷子女一起去,重温那段既刻骨铭心又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和生机相伴,与青春为伍,欢聚一屋,谈笑风声。探询,拍照,提问,唏嘘;唠嗑,闲聊,感慨阵阵。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高老师,你还有什么要求?”,临别,采访主持问。出书一一梦寐以求!“最好能帮我联系出版社……”,我答。
“一本书,一份情怀,一个梦想,关乎青春,关乎文学……”美好时光用文字记录,慰籍心灵,挽留一一镀亮人生,开启新征程!
四天后,一篇人物专访,“遂梦老人高水明的知青之旅”,在新浪微博,绍兴文理学院团委的风则青春栏目(微信)顺利推送,倾注着策划,统筹,文字,采访,摄影,排版莘莘学子的片片真情……2017.11.26.
附一:《岁月心印》初览
站在时代高度,大气磅礴;
目力心神所及,意象蓬勃。
越中典故风物,组合排列
——深层次捕捉!
心随笔走,彰显功力,手法娴熟。
反串唐诗之路,剡溪穿岩,
沿娥江,入鉴湖——一
黄婆滩,溪水弯弯,清澈澄潭:
历甲子,红叶飘飘,赤诚飞盼;
顺风顺水,植入诗集新版。
置身校园,流淌诗韵,
脚踏实地,步履维艰:
春台、伏园、秋舫、雪村,
四季如诗如画,天地同曲同歌。
付出心血几多,化作空灵精卓:
为绍兴大学,抒写倾情——图腾!
2015春
附二:“书院制”,迈出创建绍兴大学扎实一步
衣食住行学,吃喝拉撒睡,公寓在大学生活中,举足轻重。
教学实验楼,食堂图书馆,球场体育馆,还有大路小径,草坪树林……置身优美的环境,固然重要。然而,作为贴身更持久的公寓,也同样不容忽视。
如今,经近二年筹备,“书院制”已落到实处:从组织框架的打造,到人财物的配套,且已首战告捷。“一分钟办完入学手续”(详见绍兴晚报2015.9.11A3版报导)新生报到,程序大大简化,人性化流程,不仅方便了广大学生和家长,更缩短了整个迎新工作全程。报到当天下午,许多新生就领到了新书——各就各位,一步到位——工作效率之高,前所未有。
附三:“相约星期三”
“相约星期三”,推出书院文化:
洋为中用的借鉴,古为今用的探寻。
“相约星期三”,捐建书香文澜:
共享绿色青春,争做大写的人——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爱的接力,方便快捷;
互助和谐,有你有我;物尽其用,思美向善。
“相约星期三”,文明寝室的创建,
植入真善美爱,人格的健全;
教学模式的拓展,楔进德智体劳,
价值的多元;精神高地的占领,
夯实教书育人内涵,文化的对接
——践行“修德求真”。
不见不散,我们“相约星期三”。
注:周三为校园书院文化日。2013.11.28.
写在毕业典礼
这是神圣的时刻,
四年,竖起的里程碑,
多么值得纪念和留恋,
文理就要成为母校!
此刻呵,深情骤然升起,依依惜别;
前程啊,锦绣展开,任重道远……
来吧,让我们举起杯,
酩酊着这浓浓的氛围;
让我们提起笔,
沉醉在毕业纪念册里,青春无悔:
读懂沉默,生命的留白;
读懂期待,殷切的关怀!
今日一别,后会无期——
何时再聚,天南地北……2015/6/18
感恩毕业(外一首)
众星捧月,美妙瞬间——
“阿姨你好,辛苦了。”
轻轻一晃,四年关爱记心上。
成长的快乐,笑意写脸上;
青春的活力,将张开翅膀,
迎时代召唤,幸福启航:
再见吧,母校——
今日一别,终生守望……
“五年后我们会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