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语言过敏症
2007年4月9日文汇报出了个杂文专版,里面刊登了《尊卑有别的无意识》。文章认为对领导用“尊重”,上级对下级则使用器重,这实际上是尊卑有别的封建制度的遗留物。
尊重的对象是人格,是尊严,器重的对象是才干,是能力。这是从不同角度对人的肯定,硬要把尊重和器重的词义差别说成是等级差别,把尊重市委用于领导的专利词语,这是不符合语言实际的。
语言是发展的变化的,有些不合时宜的词语,确实也有淘汰或者改造的必要,但语言毕竟是历史的产物,难免会留下历史的胎记,怎么能够因噎废食呢?改字也好,评词也罢,只凭一己之好恶,一时之灵感,心血来潮地说上几句,那恐怕只能称为“语言过敏症”了。
必也正名乎!
孔夫子有句名言名不正则言不顺,他也曾疾呼“必也正名乎”。可见取名是一件大事,荀子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他的意思是名字本没有什么合适不合适的,只要约定俗成即可,问题在于社会大众的认同。在这种认同中,可见出历史的折射社会的投影文化的积淀民风的蕴蓄。然而当今喜以“霸王”为名者,大有蔓延之势,由此便不难窥见某种畸形的社会心态。
当心你的“钥匙”
某高校大学生不会写钥匙两个字
上海交通大学进行的汉语言文字水平测试及格的只有20%,实际得分最高的76分,平均分52.95分。即使是中文系的学生,所做的测试也存在语音不准确执行不规范,错别字多的令人咋舌,朱门酒肉臭的下一句都接不上来。
为什么语言知识那么频繁?钥匙到底丢失在哪儿?
一社会观念的误导,当年的时尚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二收到了,应试教育的束缚语文学习是以广泛阅读为基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广采博纳触类旁通。
三教学方法沉闷,语文教学千篇一律,味同嚼蜡。
四作文读物泛滥。作文辅导读物只会让学生一动笔,脑子里就只有范文,导致学生创造力的萎缩。袁枚说过“闲居时不可一日无古人,治学时不可一日有古人”。学生作文当然谈不上自学,但同样要有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智慧和自己的个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