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媚
【书评】我的国家,我负责——读《苏东坡传》“妈,我长大之后若做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范滂不畏奸佞、反贪治腐,但被奸人陷害,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
“你若能过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这段有报国尽忠情怀的对话,是苏轼六岁时与他母亲的交谈。由此可见,年幼的他,早就在内心深处埋下了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这令今后的他,义无反顾地走上政坛,即便往上会是刀山火海。
可要论是什么早就了苏轼广阔的国家胸怀,这绝对不可脱离的就是他的家庭环境。他的父亲苏洵,亦是一位很有政治抱负的人,奈何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连考三次都不能中举。可他日复一日地研读四书五经,直接地给苏轼带来文化熏陶。而他的母亲也是饱读诗书的才女,对于苏轼的教育自然也是离不开古籍。在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又如何让人不从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精忠报国的决心呢?
书中的第一卷主要记载的是苏洵、苏轼、苏辙举官为政之前的事情。从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家庭对孩子从小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在苏家的孩子,无论是苏轼还是苏辙,无一不是早早地接触文化知识。一方面,有书塾的谆谆教导,另一方面,又有家中父母给孩子创造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会仿效父母的做法,会自己自觉地捧书细读。也正是遵循这套理论,爱国、报国的思想就自然会受到父母的影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苏轼终究是,肩挑起国家的重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