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致良知》读书感悟 2

《致良知》读书感悟 2

作者: 和铃央央_a338 | 来源:发表于2017-12-17 13:16 被阅读0次

       

    《致良知》读书感悟 2

         
            所谓“志”:士在心之上,心在士之下!
            心是士的引领,士是心得承载!

            大舜之所以被世人称为圣人,是因为他胸怀仁厚,能隐人之恶而扬人之善。这是修养,是格局,本身也是圣人之志!

            只有把自己放下,心越接地气,越能承载万事万物!所以,志是方向,也是格局!


            一个人,只有清晰自己的方向,目标,在会在无数的情绪、欲望、责任…中解放自己,抵达事情的本质,理性的做出判断。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人,对它的理解都不同。

          所以,更需要一盏明灯指引方向,和一个内外的标准,时刻观照自己。

              只有心之所向,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事情的本质。

            回想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追求的所谓志,不过是“我”罢了,眼里心里只有自己感同身受,却忘了事情本身所承担的意义,和需要去链接的关系世界。

      志是格局,也是眼界!所谓因小失大,只因志的模糊。

          先生直言相谏:“君主如同人的头脑,臣子犹如人的耳目手足,君臣之间就像耳目不可堵塞,手足不可萎痹一样。”

          也许只有意识到自己的任何一个决定、自己轻易的言行举止,随口一句话,可以掀起轩然大波,你才会明白内心的追寻和坚守于你而言,有多重要。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好像很长一段时间,我把马克思的思想变成了自己堕落和逃避的借口。

          我曾埋怨,每个人都是看表面,我很失落,为什么我在意的人不理解我,为什么我在意的人不信任我。

              但是现在,我知道我错了!错的彻底!

            表面是内外本质的显现,每个人都是看表面!没错!

            现在看来,不知道自己的无知,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为了让我们分析问题完善自己。

          所以我行我素,不是个性,而是内心的混沌。任性妄为,是内心的方向和坚守不够清晰。

          所以,圣明仁德昭示天下,是君王之志,也是君王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和标准。

          勇敢不是鲁莽,付出本身就是结果

          先生谏言后,被贬贵州龙场,有了著名的“龙场悟道”。

          也许我的年龄和经历有限,我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理解这段经历。

        或许这正是现阶段我自己的功课。沟通方式、表现形式,确实是我要跳出“我”,去关注的问题。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很智慧,更加圆满的去解决问题,不需要让自己如此表现得尖锐。

          很多时候,你的感受,事情的结果没有那么重要,当你付出的那一刻,就是结果。你去做了,这个过程,就是收获。

        正如第一天学习的感悟,人在破茧成蝶之前,必定会有一个作茧自缚的过程。

      没有问题,不会成长!没有挫折,不会领悟!

        也许正是生命的这个节点,先生明白,格物,格的是“我”,格的是“心”!

        读完这一张,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了很多,却无法整理!当一个人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时,是恐慌的,是迷茫的!也许这种恐慌和迷茫,正是寻找自我的过程。

        也许这个过程之后,“士”与“心”真正合二为一,“人”与“志”,真正相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致良知》读书感悟 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vywxtx.html